“这才是西方指责中国的真实心理: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来源: 环京津网
2024-06-07 20:24:40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随着西方加剧贸易争端,中国需要发展战略性高科技领域,并为其商品 和服务建立强大的全球供应链。”

  6月5日,香港《南华早报》著名专栏作家卢纲(Alex Lo)发表一篇题为“中国的经济战略与生产过剩和倾销无关”的评论文章,对美西方政客不断热炒的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予以驳斥。他认为,美西方动辄拿“世界其他地区”说事,将中国绿色产业渲染成“洪水猛兽”,但其实许多国家并不认同这些说法。

  更重要的是,在美西方对华不断围堵打压之际,中国势必要采取行动,大力发展自身高科技能力,为产品和服务建立可靠的全球供应链。近年来,在积极奋进式的国家体制引领下,中国在新兴技术和先进制造业大量投入,换来了绿色产业、高铁和商用大飞机等许多领域的丰硕发展成果。

  文章作者卢纲指出,在针对中国所谓的“产能过剩”标签之下,西方批评者实际上是在发动一场新的“贸易战”,以作为全面遏制中国及其所谓“威胁”的一部分。这一做法相当具有典型性,当有一方发动一场战争,无论是军事层面还是贸易层面,都会去指责“是对方让我这么做的”。

  比如,美国驻日本大使拉姆·伊曼纽尔(Rahm Emanuel)最近就是这么干的,他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声称“中国正将其国内经济问题输出到世界其他地区”,“而美国正帮助盟友对抗中国向其倾销廉价商品”。

  “他(伊曼纽尔)所声称的‘世界其他地区’,似乎指的是美国和欧盟,但大多数人认为的‘世界’要大得多。”卢纲直言,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其他地方的人”,并不和伊曼纽尔有同样的感受。

  非洲金融公司是非洲地区重要的多边金融机构之一,其首席执行官萨马伊拉·祖拜鲁(Samaila Zubairu)上个月就表示,中国应当将目光投向非洲,以实现其供应链的多元化,并回击西方的“产能过剩”指控。

  “我们希望中国做的……是将非洲视为供应链多元化的一环,因为非洲有矿产和金属支持这一点。”他认为,作为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全球领导者,中国应该将更多的绿色产业供应链转移到非洲大陆。“非洲也有可再生能源,所以这些材料的加工应该在非洲进行。”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确实已将大部分出口从发达市场转移到南半球,并将生产转移到包括非洲在内的发展中经济体。

  文章认为,除了伊曼纽尔之外,包括美国财政部长耶伦等美国政客频繁炒作的“中国产能过剩论”,中方显然不会认同。对于中国人而言,不仅仅是在贸易和经济方面,西方对华敌意实际上蔓延至了多个领域。鉴于美欧不断围堵打压中国获得某些技术、市场和金融渠道,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国内高科技能力,并为其产品和服务建立可靠的全球供应链。

  在这其中,绿色产业尤为重要,中国的绿色产业在太阳能电池和电池板、电动汽车以及锂离子电池等领域都取得了全球主导地位。文章直指:“西方国家对这些领域上的抱怨只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罢了,因为他们自己的产业因缺乏投资而远远落后。”

  其实,不仅仅只有绿色产业这一领域,中国在高铁、商用大飞机(C919)等其他领域也发展迅速。以GDP来衡量,中国政府用来支持新兴技术和先进制造业的投入,与其国防支出相当。

  多家受访外企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是其战略市场,将继续投资中国。华南美国商会2月27日发布报告称,该商会对200多家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依旧是企业投资最青睐的热土,超九成受访企业将中国视为最重要的投资目的地之一。75%的受访企业计划2023年在华再投资。

  今年就此发声的美国高官,轮到负责南亚和中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唐纳德•卢。这位美籍华裔官员,和印度渊源颇深,他曾在美国驻印度大使馆工作。

  斯洛伐克智库“中欧亚洲研究中心”(CEIAS)去年进行的一项针对中韩民间关系的调查,前不久仍引发韩国《中央日报》和美国《外交学者》等媒体的关注。这项有1364名韩国成年人参与的民调结果显示,81%的韩国受访者对中国持有“负面”或“非常负面”的态度,该比例是在56个调查对象国中最高的。而2015年美国皮尤研究中心进行的类似调查中,对中国持否定态度的韩国人仅占37%。《外交学者》分析认为,从年龄来看,二三十岁的韩国人“厌华”情绪最强烈,而经济条件越好的韩国人“厌华”情绪越弱。

  “一把手”作为“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少数”,权力集中、责任重大。当前,个别“一把手”独断专行,开会搞“一言堂”,决策搞“家长制”,什么事都个人说了算,把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

  2012年,北京市药监局拨付的68万余元办公用房维修改造经费,成为闫学会眼中的一块肥肉。在研究资金使用的党组会上,她授意李某汇报,声称将由北京双鹤净化设备安装有限责任公司承揽维修改造工程。因双鹤公司之前承揽施工局会议室装修工程,质量可靠,与会党组成员一致同意继续由该公司承揽新的工程。但他们没有想到,这其实是闫学会导演的一出“狸猫换太子”。

  “中国经济的优异表现为跨国外资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中国经济增长率始终居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前茅,良好的发展前景为强生深耕中国、投资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强生全球资深副总裁、中国区主席宋为群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杨莉倩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