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开放

来源: 大河网
2024-06-03 13:22:06

  中新社北京12月27日电 (记者 徐婧)历时四年,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项目建成投用。27日,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进一步完善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记者从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会获悉,上述项目是北京城市副中心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载体。

  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即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它们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内,2019年10月正式开工,2023年11月全面完成竣工验收。项目建筑规模约30万平方米,配套共享设施建筑规模约30万平方米。

  被誉为“文化粮仓”的北京艺术中心由三座独立的建筑体组成,包括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小剧场4个室内剧场和1个户外露天剧场。其中,歌剧院拥有国内最大、功能最全的沉浸式扩声系统。正在进行的“开幕艺术周”推出9场剧场内演出和20场艺术活动,为公众打造全天候艺术体验。2024年,北京艺术中心计划安排300场演出、300场艺术活动。

  北京城市图书馆是一座“森林书苑”。该馆藏书能力达800万册,包括少年儿童馆、非遗文献馆、古籍文献馆、艺术文献馆4个特色资源主题馆,以及元宇宙图书馆、24小时图书馆、休闲服务区、文化交流区等服务空间,馆内还建设了国内藏量最大的智能化立体书库和国内首家综合性非遗文献阅览空间。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形似一座“运河之舟”。该馆集展览展示、社会教育、文保修复、收藏保管等功能于一体,开馆之际围绕大运河与北京的密切关系推出系 列展览,与首都博物馆共同诠释“都”与“城”的关系。

  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会副主任胡九龙表示,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标志性成果、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崭新地标。该项目将进一步提升和改善北京东部地区以及河北、天津部分地区的城市文化功能,推动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完)

  <strong>地点:永兴岛</strong>  <strong></strong>

  听取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汇报,研究部署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奥运圣火,代代相传,生生不息。8日,“奔向荣光——奥运精神展”在上海市闵行区博物馆开展。

  在当地,赛开尔·胡山靠着精湛的刺绣技艺,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许多乡村妇女在她的带领和培训下,成了心灵手巧的绣娘。

  ——“久违的烟火气回来了!”

  却透射着十足的恶意

李秉贵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