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振强之子:父亲被孙中山保送进黄埔 后在淞沪和南京死战日寇

来源: 人生五味
2024-06-17 19:30:05

  中新网北京3月22日电 题:周振强之子:父亲被孙中山保送进黄埔 后在淞沪和南京死战日寇

  中新网记者 王世博

  1904年,周振强出生在浙江诸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当时,中国正处在军阀割据的混乱年代。18岁的周振强为寻找出路,离开了家乡从军。后来,他来到广东成为了孙中山的卫士,被孙中山亲自保送进入黄埔军校。近日,黄埔军校一期学员周振强之子周小奇在北京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讲述了父亲周振强的黄埔岁月。

  “我父亲是18岁参军的,因为我父亲那个时候还是比较勇敢,后来见到了蒋介石,安排他担任孙中山的卫士。当时他就认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正确,他就跟着孙中山。”周小奇说,1924年,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时,将周振强保送进入黄埔军校。当时本来是想让他担任教官,但是周振强认为自己只有小学四年级学历,文化程度不够,就要求改为了学生。

  从黄埔毕业后,周振强留校担任二期步兵科二队区队长,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陆续担任国民革命军连长、营长等职,在攻打武昌的战斗中身负重伤。“北伐战争时,他当时攻城的时候是爬墙的,弄部梯子往上爬,他一个手指头都被大刀给砍掉了。掉下来以后,他躺死人堆里头不敢动,后来再爬回来。”周小奇说。

  抗日战争初期,周振强担任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第一旅旅长,率部参加著名的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与日军血战多日。“在上海淞沪抗战,进进出出的拉锯战打得很辛苦的。后来打完以后紧跟着教导总队回到南京以后,留下来守紫金山,在紫金山士兵几乎全部都阵亡了。那个时候听我父亲讲,他是抱了一块木头板渡的江。”周小奇说。

  连续多次战役后,大批战士的牺牲令周振强感到心灰意冷,便申请退出前线。1939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一团教育长桂永清,以宣传共产主义、有共产党活动的罪名,在四川綦江大肆屠杀战干一团中的爱国青年,制造了惨绝人寰的“綦江惨案”。彼时,正担任国民党军第四十六师副师长的周振强,被任命为战干团四川綦江分团代理教育长调查此案件,思想逐渐发生了改变。“我父亲当时就想别人不去,反正你让我去我就查,就实事求是地查。”周小奇说,“因为这个案子是军统搞的,一查就抓了不少军统的人。父亲肯定是跟军统方面有矛盾了,这个事出来以后就坐冷板凳了。”

  抗战胜利以后,周振强向蒋介石申请回老家浙江做地方官。“他那个官说实在的,他也不是正经当的,他也不是特别卖力气。”周小奇说。1949年,浙江金华解放后,周振强向人民政府投诚,于1959年被首批特赦释放。此后,周振强担任了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专员、第六届和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留下了一批珍贵的回忆史料。周小奇回忆,后来父亲还向台湾写了许多信,希望能够为祖国统一作出贡献。

  周小奇说:“父亲写信给台湾方面教导总队的人,首先把我们这的情况介绍一下,再介绍一下当前的形势。出去台湾的人好多都是他部下的人,他感情也深,希望能够回来 最好。共产党比国民党强,他们有体会。

  周小奇说,作为黄埔后代,从父亲身上学习到最宝贵的品质就是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2024年是黄埔军校建校百年,他希望,能够有更多人了解黄埔先辈的事迹,让黄埔精神代代传承。

  园墩车站处于河西走廊北部边缘,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的交会处,是一个五等铁路小站,每天有80余趟客、货列车从这里经过。这里夏季干旱少雨、风沙肆虐,人被晒得经常嘴皮干裂;到了冬季,室外温度低至零下20多摄氏度。

  方案明确,2023年2月至2025年12月为组织实施阶段。各试点医院按照试点工作方案开展工作,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会同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加强对辖区内试点工作的指导。试点医院应为二级以上医院,具备麻醉科或疼痛科,具备开展疼痛诊疗专业技术人员,具备良好的疼痛综合管理工作基础等条件。

<img style="border: px solid #000000;" src="//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3/01/31/d7be8bdb88c14755882ecedc1a29cec4.jpg" alt="" />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1月31日电 据“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微信公众号31日消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周湘萍于2023年1月30日去世,享年94岁。

  最土豪的转会

  此外,记者发现,还有少数人把大吃大喝、铺张浪费视为有身份、消费档次高的表现,认为如何消费是自己的自由。

陈俊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