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和平台吵架,谁的锅?

来源: 人民网
2024-06-06 12:18:50

  中新网北京6月6日电(记者 上官云)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早前“多家出版社抵制618图书大促”还没吵出个结果,最近“磨铁已全面停止对京东发货”又登上了热搜。

  这个热搜的起因是,出版人沈浩波在朋友圈发布长文,“在磨铁已经全面对京东停止发货,并一再对京东低价乱价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表达反对的情况下,京东依然无视我们的诉求,要继续强行让我们的产品参加他们的低价促销。”

  记者联系求证,沈浩波表示确有此事,但婉拒了采访。那么,出版社和电商平台之间的争执,为何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风波再起,谁的“锅”?

  关心图书行业的人大概还有印象,前段时间多家出版社联合抵制京东“618”图书大促一事,曾闹得沸沸扬扬。

  当时很多人认为,矛盾的关键点在于电商平台提出的促销条件,即“全品种图书价保三折”以及“全品种图书二至三折不等的价保”。

  沈浩波的上述朋友圈,则再次将公众视线吸引过来。

  根据媒体报道,沈浩波还有一个身份,是磨铁集团创始人。磨铁官网显示,北京磨铁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业内知名的出版企业,旗下涉磨铁图书、磨铁娱乐等四大业务板块。

  在其企业官网展示的图书中,《明朝那些事儿》《盗墓笔记》《诛仙》等知名IP赫然在列。

  前述朋友圈里,沈浩波措辞严厉,总结起来主要是:将采取法律手段,“不惜代价维护我们的权益”;继续无限期停止对京东发货等等。

  “以上这些话,是说给行业听的,表达磨铁的决心。”他表示,行业秩序,生死攸关,需要更多负责任的从业者共同面对,负重前行。

  大出版商“硬刚”电商平台,经历多次转发后,这条朋友圈被刷上了热搜。

  出版商不高兴,平台也很委屈。根据媒体曝光的消息,京东图书采销员工发朋友圈回应此事,表示京东图书“618”的活动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让更多消费者实实在在买到便宜的好书。

  看上去是平台要给读者让利。但出版人三石早就提到,这其实是平台为了“引流”,借此售卖其他产品,如此超低价折扣,损害的是出版社的利益。

  为啥会闹出这么大的动静?

  很多读者可能已经注意到,之前电商平台也有各种降价促销活动,但网上几乎没怎么听到出版社反对的声音。为何这次双方争执不休,闹出的动静这么大?

  其实说到底,还是挣不挣钱、挣多少钱的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一本书的成本主要包括稿费、印制、管理以及渠道成本。一般来说,对许多大众图书而言,前三者加起来的话,大概成本能占到图书定价的30%以上。

  当然,每家出版社的情况不太一样,成本计算无法一概而论。但很长时间内 ,稿费加上印制、管理的成本比较稳定,变化不大。

  后来,互联网发展得越来越快,人们慢慢习惯了线上购书,甚至有的出版社也在网上开设直营店,一些“中间商”逐渐被跳过,部分渠道成本就省下了。

  这样一来,电商平台兴起后,不少读者确实感到平台上图书价格出现了比较大幅度的折扣。出版社这边计算一下,多少还能赚点,所以对降价促销也不是很抗拒。

  但根据之前的成本计算,当折扣低到2折或者3折时,出版社基本挣不到钱,如果这个损失全推给出版社承担的话,出版社可能就会销量越多、赔钱越多。

  从另一个方面讲,图书超低价销售对电商平台来说,有可能起到很好的“引流”效果,不赚钱似乎也无所谓,只要流量足够,哪怕卖书亏本,也有机会通过售卖其他商品赚回来。

  “短视频分走了一部分流量;某些平台盗版书泛滥,价格低廉;京东因为生存压力,需要用集体低价以抢流量和销售,所以选择拿图书开刀。”三石忧心忡忡地说道。

  《2023年图书零售市场年度报告》可以佐证上述观点。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码洋规模为912亿元。短视频渠道仅次于平台电商,成为第二大图书销售渠道。

  更重要的是,不止一位出版业内人士提到,虽然以前也被电商平台要求参加活动,但可以商量,有些头部作品、新品,出版商能要求撤下来,但京东这次不行,是强制参加。

  多种因素叠加,最终导致了“矛盾”大爆发。

  谁会是真正的赢家?

  出版企业跟平台吵得不可开交,也有读者在一旁看热闹,“搞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但是对读者来说,肯定希望以更低的价格买到好书。”

  消费者对价格敏感,这无可厚非。但超低价促销如果对图书市场造成了伤害,时间久了,对爱书的读者来说,未必是好事。

  “好的内容产品第一次印刷时,版税加印制加运营成本一定会超过30%。有大量的一次性成本需要去分摊,比如编辑加工、校对等等。”有业内人士如此说道。

  他表示,现在大众出版市场,一本书首印大约在5000-10000册,即使都卖出去,多数也就是能刚过保本线。要指望着加印,才能赚到钱。

  假设,“超低价”成了售书和吸引眼球的噱头,消费者对图书价位的认知和判断可能会比较容易受到影响,潜意识里将“低价”与购书选择过度捆绑,往往会更倾向以更低廉的价格购书。

  迫于生存压力,出版社不得不压低成本,然而纸张、印刷等环节能压缩的空间有限,最后压力很可能也会给到内容上。这并不利于精品图书的出版。

  此次出版社和平台的争执未来结局如何,目前尚且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优质图书是知识的载体,图书行业需要科学引导,依法保护。

  “出版行业协会应当发挥行业引领作用,集合专业人才,发挥专业优势,积极与电商平台对话,探索合作共赢机制,同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合理诉求。”这是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常务副会长兼总干事张洪波给出的解决方法。

  实际上,无论是电商平台还是出版机构,各自的行为都应该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和行业惯例。否则,假如图书“价格战”形成恶性循环,恐怕难有真正的赢家。(完)

  近年来,东北地区人口减少的问题引发了多方面的讨论和关注,尤其是自2021年哈尔滨常住人口跌破1000万之后,东北地区再无千万级人口大市。

  浙江省党政代表团表示,要学习上海锚定世界一流、标定全国最好的格局站位,主动扛起实施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职责使命,持续完善科创体系,建设高水平开放平台,进一步深化两地交流合作,更好地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

  “总体来讲,在沙漠的边缘、靠近河流的地方,我们做了一些治理的工作,然而,这也就是占了170多万平方公里沙漠当中的6%~7%。从根本上来说,绝大部分沙漠都处在极度干旱区,年均降雨量都是几十毫米甚至更少,人类的影响是非常微弱的。”张小曳向《中国新闻周刊》强调。

  易炼红强调,要加快转化学习成果、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三个“一号工程”为抓手,激发创新深化向未来、改革攻坚向纵深、开放提升向前行的闯劲和干劲,实实在在干、锚定一流干、对标先进干。要不断开拓创新之道,以超常力度一体建设教育科技人才强省,提升全域创新水平,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高地、创新策源地和国际重要产业创新中心;不断激发改革之勇,努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省,推动浙江成为集聚高端要素的磁场、创新创业的沃土、现代治理的范本;不断释放开放之能,全省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做大“浙江人经济”、做强总部经济,加快建成贸易强省、高质量外资集聚地、高层次对外投资策源地和民营经济总部高地;不断展现奋进之姿,推动全省党员干部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红船精神、浙江精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做到“干净加干事、干事且干净”,努力干出新时代第一等工作。

  一位资深行业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过去三年受疫情影响,快递行业经历了不小的考验,他认为快递企业尤其需要苦练内功,否则一旦放开可能会面临优势机会和资源的丧失,事实上,这种行业趋势已经显现。

  “在全球众多受沙尘暴影响的国家中,中国政府是真正花力气来开展防沙治沙的国家之一。”李生宇说,中国投入大量资金,成立了很多专业的管理机构,也有大批科学家从事相关科学研究。张小曳也指出,可能和邻国相比,中国的努力和付出是最多的,这是要肯定的。

许羽花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