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国记者参观 珍版“造岛神器”施工,希望引进中国先进技术帮助非洲

来源: 新华社
2024-06-15 10:03:05

  太湖美,美就美 在太湖水。记者团一行乘船向着梅梁湖深处前行,春日下的太湖碧波荡漾,水光潋滟,鱼翔浅底,鸟鸣枝头……绝美的风光引得记者们不禁赞叹:太湖真美!

  碧水蓝天下,由三艘作业船共同组成的生态清淤智能化一体船——“太湖之星”巍然伫立于湖中,正在进行清淤作业。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们实地参访,亲眼见证了太湖淤泥“变废为宝”的全过程,三艘作业船串联一体,犹如湖面上的移动工厂,各司其责完美配合。

  新一轮太湖生态清淤梅梁湖区工程于2024年3月7日正式开工,主要施工内容是对梅梁湖中度及以上的污染底泥进行清淤和处置,湖区清淤面积约28.9平方公里,清淤工程量超830万立方米,相当于一次性填满近4200个标准泳池(标准泳池长50米、宽20米、高2米),也相当于将158.9平方公里梅梁湖水域的淤泥层整体削除了5厘米。

  “‘太湖之星’智能化一体平台船由新型智能环保清淤船‘太湖浚清1号’、除杂调节船‘太湖之星1号’和脱水减容船‘太湖之星2号’组成,集生态清淤、淤泥固化和尾水处理等功能于一体,在水面上即可完成泥浆的挖掘、抽吸、脱水、输送和无害化处理,整体疏浚浓度是普通绞吸船的3倍。”中交天航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据悉,“太湖之星”生态清淤智能化一体平台船由中交天航局自主设计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环保疏浚智能化水平世界最高,是世界首创同类型工程船舶,也是践行“科技治太”的清淤利器。

  除了高效,“太湖之星”还更加绿色智能。“太湖之星”是亚洲最大绞吸挖泥船“天鲲号”的孪生胞弟,专为太湖清淤量身定制。在“太湖之星2号”船的集控室,记者们参观了生态清淤智能管理平台。据介绍,该系统搭载了与造岛神器“天鲲号”同源的“智慧大脑”,让“太湖之星”成为了袖珍版的“造岛神器”,可进行全过程在线监控,只需一键就可完成全部操作,甚至无人化自动作业。

  实地参访结束后,记者们与中交天航局的领导和相关负责人进行了一场深入座谈,共同探讨并了解中国生态治理的相关经验和未来发展。

  在座谈会上,中交天航局华东公司执行总经理李中华介绍道:“‘太湖之星’采用油电结合的动力系统,可以根据不同工况采用不同动力驱动,这是国内首次将这一动力系统应用于大型环保清淤船,更加绿色、低碳、环保。此外,结合湖滨带专项技术、湿地技术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清淤底泥可用于太湖周边湖滨带湿地构建、生态公园、淤泥还田等方面。”

  据了解,从2022年开始,无锡太湖进行新一轮的大规模清淤,至2030年计划用八年时间总共清淤3456万立方米。太湖生态清淤智能化一体平台船的使用将大大提升梅梁湖区的清淤效率,推动太湖水质持续向好。2023年,太湖水质创16年来最好水平,首次被生态环境部评价为优良湖泊。

  经过深入的交流,外媒记者更加期待他们的国家与中国之间在未来展开更多合作。

  毛里塔尼亚《人民报》记者穆罕默德·阿提格(Mohamed El Atigh)说:“我的国家与中国有很多合作项目,非常期待能够引入像‘太湖之星’这样的智能化平台,帮助我们净化水资源。”

  “中国正在尽最大努力应对环境问题,也在利用环境友好型技术帮助受到环境污染影响的非洲国家。”埃及《门户网》外事新闻主编艾哈迈德·苏莱曼(Ahmed Soliman)赞叹道。

  阿尔及利亚《圣战者报》记者萨米·卡伊迪(Sami Kaidi)表示:“阿尔及利亚和中国在多个领域均有密切合作,尤其是在新技术、创新等方面。目前,阿尔及利亚正在对首都的一条重要河谷展开疏浚作业,希望可以学习到中国在治理上的经验,复制该项模式。”

  相关资料显示,中国以占全球6%的淡水资源,保障了全球近20%的人口用水,创造了全球18%以上的经济总量。中国始终把水生态环境保护摆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位置,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加快复苏河湖生态环境,越来越多的河流恢复活力,越来越多的流域重现生机。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没有捷径,唯有实干。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抖擞精神,齐心协力加油干,奋力实现新征程的良好开局,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具体产品方面,2022年四季度,港股互联网、消费、医药等基金的盈利表现出色。盈利规模最大的是易方达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50(QDII-ETF),2022年四季度共盈利46.89亿元。张坤、葛兰、谢治宇等明星基金经理所管产品,2022年四季度的利润也大幅提升。

  <strong>(新春走基层)孟建国:30多年把“供电运维”当成最大爱好</strong>

  这并不是孤鸿一瞥。自打在2022年春晚上亮相后,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持续引发“青绿热”。《只此青绿》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北宋画家王希孟的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节目出圈的同时,更多人开始注意其背后蕴藏的中国传统美学。

  此外,《方案》中,多次提及对于中小微企业的扶持。

  而此前在2021年河南卫视春晚上,舞蹈《唐宫夜宴》也收获众多好评。不难发现,近年来,从总台到卫视,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在与春节相关的文艺作品中,中国传统文化类节目的含金量与关注度双双水涨船高。

魏静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