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23期生厉雷:耄耋有所期 合力谋统一

来源: 半月谈
2024-06-03 15:27:44

  中新网廊坊6月1日电(记者 陈林 艾广德)黄埔第23期是黄埔军校在大陆招训并毕业的最后一期学生。日前,黄埔第23期学生厉雷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自己虽然已是耄耋老人,但仍希望能为祖国完全统一贡献力量。“能尽一分力,不尽半分。”

  已是高龄的厉雷,满头白发却精神矍铄。清瘦的面容和略显单薄的身躯,透着一种硬朗和刚毅。老人思维清晰、儒雅健谈,有助听器却不喜欢戴,还能与记者微信交流。

  厉雷1930年出生于北京,1948年考入当时在成都的黄埔军校。回忆起76年前在军校学习往事,已是鲐背之年的老人,对一次顶被子受罚经历记忆犹新。他说,入伍训练中,每天早晨起床后,要把被子叠成“豆腐块”。“有一次我把内务弄乱了,就受了处罚,顶着被子在营房里转了十圈。”

  因当时局势紧张,黄埔第23期学员在校训练修业期规定为一年半。厉雷回忆说,那时生活艰苦,训练强度大,还经常在深夜拉练。

  1949年底,成都解放前夕,黄埔军校计划迁往台湾。当时因病住院的厉雷,和几位同学一起商量后留在了部队医院,没去台湾。“后来,就参加了起义。”

  一年多的黄埔军校学习,厉雷说,他从“北京大宅门里一个少爷、软弱书生”,历练成“一个坚强的人”。

  2014年黄埔军校建校90周年之际,他曾写文章纪念,表示黄埔军校“在我心中屹立着,她时刻鞭策着我,鼓励着我,也监督着我……”。使他刻骨铭心的受益,还是校门上知名的对联。“震撼我的心灵、启蒙我的人生观念,也重塑了我的灵魂。”

  新中国成立后,厉雷又先后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等院校学习,毕业后曾在新疆工作。1957年,他来到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知子营中学任教,直至退休。老人文学修养深厚,尤其酷爱书法,一生桃李满天下。虽已年过九旬,还经常走进校园,为学生义务讲授书法。

  抖音平台,有学生晒出与厉雷老师的合影,许多网友留言:“教过我美 术,令人尊敬的老师”“我们的厉老师”……

  20世纪80年代,厉雷加入河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后,积极联系在台湾的黄埔校友。在与台湾黄埔校友的交流中,他们经常以“祖国尚未统一,同学仍需努力”互相勉励。

  2008年河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编印了《厉雷文集》,序言中评价他“时时牵挂着祖国的和平统一,希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怀抱,不遗余力地为和平统一事业积极联络、呼吁、奔走。”

  说起这些往事,老人说,黄埔人的使命就是为祖国统一和振兴中华而不懈奋斗。“无悔一腔血,耄耋有所期。不言夕阳晚,合力谋统一。”(完)

  深入各民族家庭中,也令杜安睿对春节有了更立体的认识:“无论故乡山高或水远,人们都要回家过一个团圆年。每个家庭都认真对待这个盛大的节日,各种习俗展现着对‘家’的爱与守护,寄托着新春之际的美好祈愿,让我感受到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传承。”

  奋斗者“敢为”,广东则需要积极“有为”、主动“善为”作支撑。因此,高质量发展看广东,不仅是思接今古、审视当下,更要看广东如何知重负重、砥砺前行。

  李西宁说,今年春节,鲁图品牌活动“好书伴我过大年”带一本好书回家过年征文活动如期举行,众多读者将自己的读后感、书评及荐书稿发送到鲁图征集平台,过了一个“书香年”。正月初七启动的第十七届云书海灯谜会将黄河文化、红色文化、孔孟文化等山东特色文化相结合,闯关将持续到正月十五。“今年难度升级,设置了成语接龙、诗词接龙、趣味猜谜、历史文化知识普及等多种形式。”

  据媒体此前报道,胡鑫宇失踪时曾带着一支录音笔。

  纪录的达成,美梦的成真,重返巅峰的艰辛,如果了解德约科维奇为捧起这座奖杯的所有付出,也便能理解他所感叹的“这是我人生中打过最艰难的赛事之一,这是我最伟大的胜利。”

  加强新人职业技能培育,也是当下导游队伍建设的重点。

郑伊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