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丨探寻绵延千年的生态智慧

来源: 中文网
2024-06-13 14:54:27

  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系列报道《文化中国行》,带您探访中华农耕文明的“活化石”,品味生态智慧的文化底蕴。

  6月初,太湖流域的夏粮进入了收获的季节。“苏湖熟,天下足”,如今人们对江南的“鱼米之乡”耳熟能详。鲜为人知的是,上千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水乡泽国,并不适宜农耕劳作。让广袤滩涂变为千里沃野的,正是当地特有的水利灌溉工程——太湖溇港。这一条条从太湖向内陆延伸的人工河,就是溇港。“高为菜地、低为水田、塘中养鱼”的精耕细作,造就了我国最富庶的粮仓和丝绸之乡。

  时至今日,生态循环的智慧仍在传承发展。新一轮水稻播种前,农户们在田边抓紧补种苜蓿,这样能更好地维持田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平衡。

  同样在长江下游的江苏兴化,历史上一度是黄河夺淮入海的“洪水走廊”。在这样不利的环境下,当地百姓积极抵御洪灾、开垦荒地,逐渐形成了撑着小船去种田的垛田农业模式。

  罱泥是垛田独有的农活儿,将富含有机质和微量元素的河底淤泥取出来,作为生态肥料浇灌田地。如今,挖掘机开始代替人工罱泥,不仅能增加土地肥力,还能给河道清淤,改善水质。

  千里之外的成都平原,此时水田如镜,插秧繁忙。像这样流淌着一泓清水的灌渠,在当地有大大小小3万多条。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源头,就是都江堰。这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伟大水利工程,是根据岷江的洪涝规律和成都平原悬江的地势特点,因势利导修建而成。从此,四川盆地由旱涝无常变成了天府之国。

  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如今,竹笼、干砌卵石等传统堰工方式,经过与现代技术和材料结合,继续造福百姓。新建成的都江堰渠首数字孪生系统,能够实现水资源分配从源头到田头的“一键直达”。

  在陕西秦巴山区,凤堰梯田的风景和名字一样富有诗意。层层叠叠的梯田、散落田间的房舍、忙碌插秧的人们,好似一幅山水田园诗画。

  凤堰梯田是陕西秦巴山区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梯田。“田、渠、塘、溪”组成的灌溉体系,以最简易的工程设施、最少的维护保养、可持续的工程管理,实现了最有效的自流灌溉。

  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水利局正高级工程师 李权兵:借用自然之力 ,用山地之势,和我们所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理念很契合。就像是树状毛细血管系统一样,保证了梯田的灌溉水源供应。

  融入自然之美的人类智慧,完美诠释了“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置身中华文明的生态图景中,眼前就是最美的中国。

  旅游是重庆武隆的一张“金名片”,近年来,凭借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武隆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前来打卡,仅2022年夏季在仙女山避暑纳凉的游客就有近40万人,2023年元旦假期第一天就有2万余人前来赏雪滑雪。旅游旺了、游客多了,涉旅纠纷随之易发多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旅游城市形象。

  青年人才育新才,张玉娇只是代表之一。黄光福获得全国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奖,10余名青年教师获得省级青年人才专项支持,师生协同发表一系列学术论文……农学事业的接力棒,在一代又一代师生间传递。

  西华师范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老师任安炳告诉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2月1日左右,成都市民或可借助双筒或单筒天文望远镜,观测到这位天外来客。届时,它大约在北极星的正上方,亮度最大。如果你是天文爱好者,你还可以在2月1日左右,选择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较高、无雾霾的地方,比如四川稻城县,用肉眼看到这颗彗星。深圳天文台表示,“观测彗星和流星不同,需要具备天气条件和彗星的亮度条件,目前我们也正在观测这颗彗星,暂时还没有拍摄到照片。”

  2022年末,德国启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高效建成的首个液化天然气接收码头,以应对乌克兰危机升级后德国面临的巨大能源缺口。本月初,这个码头接收来自美国的第一艘天然气运载船。

  “入冬以来,我们尽一切力量造雪、制冰、增添设备、修缮器材,在原有项目的基础上,新增了滑雪板、冰上漂移、雪地摩托等项目,希望游客能尽情享受冬日快乐。”阿瓦提县红林子农庄负责人郭志成说。

  此外,部分来自广州美术学院的上一年度优秀毕业生作品也将在此展览中亮相,踏上在学院之外展出的“初舞台”,给展览增添了青春活力、前卫创新。其中不乏许多人气作品,如用羊毛毡修复城市缝隙的“花花补丁”计划、呼唤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创意作品《同象行》等。

王佑诚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