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金”量稳步提升 我国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货币金融环境

来源: 百度新闻搜索
2024-06-21 22:33:33

  潘功胜表示,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包括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降低政策利率、带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等金融市场利率下行,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潘功胜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支持巩固和加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潘功胜表示,未来中国人民银行将注重把握和处理好三方面关系:一是短期与长期的关系。把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重要考量,灵活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同时保持政策定力,不大放大收。二是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统筹兼顾支持实体经济增长与保持金融机构自身健康性的关系,坚持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三是内部与外部的关系。主要考虑国内经济金融形势需要进行调控,兼顾其他经济体经济和货币政策周期的外溢影响。

  中国人民银行:规范市场行为 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2024陆家嘴论坛6月20日继续在上海举行,论坛主题为“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本次论坛上表示,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对于一些不合理的市场行为加强了规范,产生 了“挤水分”效应,这将更有利于提升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有利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潘功胜表示,在货币政策的传导上,人民银行着力规范市场行为,盘活低效存量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畅通货币政策传导。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对于一些不合理的、容易消减货币政策传导的市场行为,人民银行加强规范,包括促进信贷均衡投放、治理和防范资金空转、整顿手工补息等。短期内,这些规范市场行为的措施会对金融总量数据产生“挤水分”效应,但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立场发生变化,而是更加有利于提升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

  潘功胜介绍,今年以来,人民银行还会同国家统计局优化季度金融业增加值的核算方式,更真实地反映金融业增加值水平,弱化一些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存贷款“冲时点”的行为。

  中国人民银行:央行买卖国债不代表要搞量化宽松

  近期,市场比较关注人民银行将二级市场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对此,在2024陆家嘴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此举并不代表量化宽松。

  潘功胜表示,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快速发展,债券市场的规模和深度逐步提升,央行通过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投放基础货币的条件逐渐成熟。去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人民银行正在与财政部加强沟通,共同研究推动落实。这个过程整体是渐进式的,国债发行节奏、期限结构、托管制度等也需同步研究优化。

  疫情发生以来,教育教学过程面临着从未有过的不确定性,也不得不迎接前所未有的挑战,全国上下的教育人和家长为此付出了巨大的辛劳和努力,共同克服在线教学带来的一些难题,携手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和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2022年三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指出,三季度就业景气指数见底回升,但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特别是伴随新一届毕业生进入求职市场,就业市场压力依然不减。

  一致于党的初心使命。我们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这既是共产党人始终坚守的初心使命,也是我们党在各种严峻考验中坚如磐石、屹立不倒的根本所在。经过百年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但是,它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可以实现的,它需要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这种努力既体现为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并保持社会长期稳定,还表现为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如果说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是我们党践行初心使命必须具备的硬实力,那么始终保持自我警醒的高度自觉则彰显出我们党践行初心使命的软实力。正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全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对初心使命的坚守既离不开人民监督,更需要主观自觉。人民监督能通过外力形成践行初心使命的强大外在动力,自我革命则通过壮士断腕、去腐生肌,不断清除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二者的合力并举、同步推进,是我们党恪守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

  土耳其副总统福阿德·奥克塔伊6日说,当天发生在土耳其南部的强烈地震已在该国造成2379人死亡、14483人受伤。救援人员已从废墟中救出7840人。

  位于宁德福鼎的世界名牌眼镜生产基地——巨龙光学(福建)有限公司,是拥有23年高端眼镜制造史、专业生产世界名牌光学眼镜和太阳眼镜的中意合资纯外贸出口型企业,产品远销欧美,被列为福建省首批15家工业旅游示范单位。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陈子帅】编者的话:新一届美国国会已运转了一个多月。这期间,对华“秀强硬”成了部分众议员的“拿手好戏”。从成立“美中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到试图限制美国向中国出售战略石油储备,从为捞取好处频打“台湾牌”到炒作“2025年中美开战”,从胁迫拜登政府打压中国再到利用中国议题制衡拜登,在新当选众议长凯文·麦卡锡的带领下,这些美国政客在涉台、人权等问题上对华的调门越来越偏激,也越来越无政治底线。去年中期选举,共和党以微弱优势赢得众议院的控制权,这让美国众议院在对华强硬方面又多了一些“共和党烙印”。“共和党烙印”日益凸显,已引发美国各界的质疑和担忧。

吴佑诚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