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经济】工业利润增速回升提振信心

来源: 快科技
2024-06-01 18:44:38

  利润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持续创新和扩大投资的重要前提。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月度增速转正,有助于提振企业发展信心,也为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提供了有力支撑。

  工业经济领域又一积极信号出现。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4%,较3月份的同比下降3.5%大幅提升7.5个百分点。利润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持续创新和扩大投资的重要前提。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月度增速转正,提振了企业发展信心,也为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3年以来,规上工业企业利润修复走出了一条上升曲线。2023年三季度,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在连续5个季度同比下降后,首次由降转增,目前已实现连续3个季度增长。今年1月份至2月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由去年全年下降2.3%转为正增长。在季度利润、累计利润先后转正、稳步回升的基础上,4月份当月利润明显改善,表明工业企业总体经营形势进一步好转,展现出我国工业经济的韧性。

  从工业企业利润数据还能看到,随着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深入推进,新质生产力对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力越发明显。电子、汽车、船舶等装备制造业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对工业利润增长发挥着“压舱石”作用。4月份,装备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连续14个月保持在30%以上。1月份至4月份,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16.3%,增速高于全部规上工业12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利润增长4.7个百分点,是贡献最大的行业板块。

  尽管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回升,但企业成本压力仍然不小。1月份至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5.34元,同比增加0.14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8.42元,同比减少0.02元。4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 数也显示,原料端价格增速明显高于产品端价格,反映出原材料成本高的制造业企业比重为46%,较上月上升4.2个百分点。

  企业的痛点就是政策的发力点。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印发通知,要求做好2024年降成本重点工作,从提高税费优惠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持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缓解企业人工成本压力、降低企业用地原材料成本等多个方面作出具体部署。对于困扰企业的应收账款拖欠问题,4月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既要高质量推进清欠专项行动、解决当前的清欠存量,又要下功夫健全长效机制,坚决遏制“边清边欠”“清了又欠”。

  工业稳则经济稳。当前工业经济回升向好的积极因素持续积累,但国内有效需求仍然不足,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给外需带来较大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工业企业效益恢复基础还需加强巩固。要扩需求,有力推进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建设等重大部署的落细落实,促进需求加快释放。要添“新”意,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增强工业发展动力;还要降成本,持续推进为企业减负工作,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石建萍表示,痤疮患者的饮食是有讲究的,这样吃有助于尽快恢复:

  “五个一百”在铿锵步履中回响青春主旋律。无奋斗,不青春。不管是穿行在大街小巷的快递员、外卖骑手,还是奔忙在北京冬奥会赛场和疫情防控中的志愿者;不管是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尖端科技人才,还是支援建设家乡、身先士卒的爱国青年……每抹动人的青春之光,涌动的是满满正能量。“五个一百”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叫“传承”的基因,生动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让更多的人感受青年的家国情怀,引发以善为美的精神认同,传递感动你我的向心力,在民族复兴征程中擦亮青春底色。

  河北省保定市应急管理局去年7月对某电力有限公司培训中心安全理论知识考试点进行监督检查时,发现该考试点无独立的法人资格,理论考试职能与安全培训交叉,考培不分,作出撤销该考试点承担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考试委托的处理。

  根据国际权威数据调研机构IDC与浪潮信息联合发布的《2022-2023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2022年国内智能算力规模达到268EFLOPS,超过通用算力规模。预计未来5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52.3%。

  梧州是广西的东大门,是中国西部地区最靠近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梧州综合保税区于2021年8月7日获中国国务院批复设立,批复面积1.02平方公里,设有保税加工区、保税物流区、保税服务区及公共服务区等功能板块。

  促农增收,要从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村经济、增强农民工务工技能、强化农业支持政策、拓展基本公共服务、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等多途径着手。从农民收入构成看,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都要充分挖掘增长潜力。家庭经营性收入占农民收入的1/3左右。经营增收,既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让种粮农民多种粮、种好粮,有钱赚、能得利;也要做好“土特产”文章,立足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通过产业融合发展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工资性收入在农民全部收入中占大头。这些年,就地就近就业成为农民务工增收的一个新亮点,今后要不断优化政策供给,统筹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吸纳更多农民就近就业、返乡创业。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要通过深化相关改革创新赋能,激活农村“沉睡的资源”,确保农民共享收益。

王彦志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