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非遗与旅游融合 促人气财气两旺

来源: 央广网
2024-06-10 13:56:20

  中新网昆明6月8日电 题:云南非遗与旅游融合 促人气财气两旺

  作者 黄兴鸿

  纳西族东巴画、白族扎染、傣族手工造纸、豆末糖、豌豆粉、德昂族酸茶……6月8日,云南省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七彩云南·非遗购物节”昆明市博物馆的活动现场,全省16个州市的50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展品琳琅满目,300余件非遗实物现场展览,吸引市民驻足。

  “今天认识许多非遗展品,收获很多。”观看展览的昆明拓东二小六年级学生蔡宜辰如是说。

  地处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多姿多彩、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该省积极促进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让许多非遗项目产品实现人气财气两旺。

  “德宏的德昂族酸茶选用头春茶制作,经9个月以上的发酵,品茗时酸中带甜,回甘生津。”展销酸茶的杨丽华称,她家酸茶年产量约20吨,以前靠线下销售,近年来线上销售增多,到今年约占三成。

  陈光林是玉溪青花瓷烧制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他介绍,因旅游带动和政府支持,现在青花瓷从业人员大增,种类也更为丰富,线上销售也渐成主流。“2023年,我家线上销售仅占三成,今年则达到七成。”

  昆明市斑铜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碧、红河州建水紫陶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黄倩均表示,在保护传承好传统技艺的同时,他们也通过研学、授课、电商等做好宣传,电商销售呈逐年增长趋势。黄倩称,今年到她家开展研学的游客有望突破6000人次,紫陶线上月销量逾5000件,约占总销售70%。

  据介绍,在推进旅游与非遗深度融合中,云南通过开展非遗进景区、进酒店、进民宿,推出非遗主题旅游线路,举办“云南非遗伴手礼”评选等活动,为非遗的传承发展注入新活力的同时,也为游客带来更加丰富和独特的旅游体验。

  截至目前,云南省“格萨(斯)尔”“傣族剪纸”“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全省国家级、省级、州市级、县(市、区)级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分别为127项、686项、3015项、7766项,四级代表性传承人分别有125人、1419人、3568人、12563人。此外,迪庆州、大理州入选国家 级(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云南非遗项目得到保护传承的同时,不断结合市场,创新推出文创产品等,深受市场欢迎,发展后劲十足。

  据统计,2023年,红河州建水县的建水紫陶生产销售企业和个体户达2650户,从业人员逾4万人,年产值达70亿元。而楚雄州的彝绣产业,10年来增幅较大,2012年至2022年,该州绣娘人数从2.75万人增加至5.7万人,彝绣产值从2012年的0.2亿元增至2021年的2亿多元。(完)

  面对业务工作,廖佳欣同样细致认真,边问边学边实践,积极开展内部单位安全检查,同时发挥自身“警校生”的专业优势,亮出“火眼金睛”执行安检查危任务,不让任何一件危险品进站上车。还在师傅吴家强的带领下,一起到售票厅候车室等重点区域检查消防设施,培训铁路职工熟悉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师傅告诉我,公共安全无小事,要常怀忧患意识。”廖佳欣说。

  “从空中供电接触网、地面轨道设施设备到地下电缆,进行立体化施工维修,道岔区段道砟清筛、钢轨平整打磨、平过道盖板铺设等十几项施工,都是尽最大努力安排平行施工。”新丰镇车站技术科副科长、80后大学生王胜说,为确保铁路枢纽运输畅通,车站每日都有专人追踪施工进度,动态适时调整计划,启用施工期间运输专项方案,力争稳定运量,把因施工影响的损失弥补回来,降到最低,为保障“北煤南运”能源和国家民生物资运输畅通,稳定全国产业链供应链发挥积极作用。

  <strong>我国北方雾凇分布广泛 但雾凇最多的站点竟在南方</strong>

  此外,广铁集团在广州南站、广州站、广州东站等车站,安排60余名来自广九客运段、广州动车段、广州电务段的青年志愿者,在车站便捷换乘区专人举牌,引导持换乘车票的旅客快速换乘。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18/52/16068020512045309620.jpg" alt="" />

  大会选举结果是,魏小东当选政协北京市第十四届委员会主席,崔述强、张家明、程红、卢彦、王红、林抚生、刘忠范、陈军、燕瑛、王金南当选为副主席,韩昱当选为秘书长。大会还选举产生了由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131位常务委员组成的政协北京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完)

沈美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