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的中国选择》新书座谈会在京举行

来源: 中文网
2024-06-06 08:23:30

  中新网北京6月5日电 (记者 高凯)由北京出版集团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化的中国选择》新书座谈会日前在京举行。

  《现代化的中国选择》为2024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是一部以“选择”为切入点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通俗理论读物。该书从历史、理论、实践三重逻辑出发,围绕中国人怎样选择“中国式现代化”、为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 道路”以及怎样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等一系列基本问题,系统全面解读中国式现代化。

  该书作者李君如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史研究,系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科学社会主义课题首席专家。

  会上,与会专家围绕该书的出版意义、学术价值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院务委员、研究员陈晋认为,《现代化的中国选择》是目前研究中国式现代化著作中具有学理逻辑、学术思想、学科特点的一本书,通过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层学理逻辑,对于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学术化阐发,并真正地把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了一个综合性课题进行研究。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表示,《现代化的中国选择》系统梳理了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从而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既有理论深度,又通俗易懂。并从经济学角度,阐述了如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及今后面临问题。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黄锟指出,《现代化的中国选择》在三大逻辑中回答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来实现等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从问题出发,层层深入,是一部重量级的理论著作。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杨平认为,《现代化的中国选择》具有很强的未来指向性,是动态的、实践的,既是方向、目的,同时也是方法,对于普通大众全面客观理性地认识中国式现代化这个问题,具有极大的启发性。

  李君如当日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是个刚开题的重大研究课题,作为理论工作者,不仅要懂得中国式现代化这条道路是来之不易的,但更加要懂得这条道路还在继续,历史在延续,未来时间还很长很长,肯定还有大量新的探索、新的经验。(完)

  成立于2001年的卫龙(09985.HK),很好地把握住了这一痛点背后的机会——通过塑造干净卫生、高端的品牌形象,逐步抢占国内辣条市场。

  一般来说,美联储等海外央行货币政策变化主要通过跨境资本流动、汇率及市场情绪等因素影响我国市场。从以往经验看,由于美联储加息周期,导致部分新兴经济体资本外流,本币贬值,一些新兴经济体央行或将被迫跟随收紧政策,并对实体经济构成压力等。

  蓝天立称,要抓紧抓实优化疫情防控和扩大有效需求,力争一季度自治区层面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000亿元,用好服务业发展资金和促消费资金,促进消费提振复苏。要抓紧抓实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做好纾困服务,加快服务业恢复发展。要抓紧抓实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千方百计激发、保护民间投资活力。

  <strong>春节吃喝出现新趋势</strong>

  据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统计,春节7天长假期间,该省“公铁水空”累计发送旅客804.3万人次,同比增长17.8%,比2021年同期增长30.9%。其中,公路发送旅客385.6万人次,同比下降7.0%,比2021年同期下降11.1%;铁路发送旅客309.9万人次,同比增长52.2%,比2021年同期增长129.4%;航空完成旅客吞吐量84.2万人次,同比增长57.0%,比2021年同期增长170.2%;水路发送旅客24.6万人次。

  二是路径共识,既抓攻坚又重长效。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包括人口规模巨大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医保改革要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进一步而言,完善的医保体系是对公众健康的底线保障,特别是对老年人、罕见病患者等社会弱势群体的扶助,但其不能替代人们为追求幸福生活的努力。

张心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