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七旬驯鹰人培养300余名传承人

来源: 扬子晚报
2024-05-23 19:17:06

  中新社乌鲁木齐5月23日电 题:新疆七旬驯鹰人培养300余名传承人

  作者 陶拴科

  “小时候跟着家人上山时,偶尔会碰到小鹰就带回来,然后慢慢驯,给它喂食喂水,渐渐地小鹰也就习惯了我们的生活。驯化好后,我们就带鹰上山捕猎。”23日,谈起养鹰、驯鹰的故事,今年74岁的库尔马西·胡特曼依旧饶有兴趣。

  库尔马西生活在被称为“中国猎鹰之乡”的新疆阿合奇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柯尔克孜族驯鹰习俗的代表性传承人。其从开始学习养鹰、驯鹰,至今已经50余年, 是家族中第七代养鹰、驯鹰人。

  2011年5月,柯尔克孜族驯鹰习俗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日,阿合奇县举办一场与猎鹰有关的旅游活动。该县87名猎鹰手亮相,展示了与猎鹰的互动技艺,并展示了猎鹰抓捕兔子的场景。猎鹰敏捷的抓捕能力,也印证了“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俗语。

  柯尔克孜族驯鹰习俗没有书籍或者文字记载,全靠祖辈一代又一代口头传承下来。

  养鹰是一件非常花钱的事,一只成年鹰每天要吃900克左右的鲜肉。库尔马西说:“这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习俗,我们一直在传承。我们视鹰就像家庭成员一样,要养好。”

  多年来,库尔马西已经培养300多名猎鹰传承人,他们都成为阿合奇县很出色的猎鹰手,有些成为新疆地区级(州级)、县级非遗传承人。

  “每一只鹰的驯化都要用心,要与鹰沟通。心与心的沟通,才能将一只性格倔强的鹰驯化成听指挥的鹰。”库尔马西的徒弟木沙别克·阿德尔说,“这是祖辈们留下的风俗,也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它承载着我们的情感、记忆和信仰,我们会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柯尔克孜族民众和鹰有个约定,一般驯养五年后,猎鹰将重返天空,回归自然,守望苍穹。

  养鹰、驯鹰50多年来,库尔马西已将近10只鹰放归自然。“每次放鹰回归自然的时候,我心里很难受,真有些舍不得。也有放回自然的猎鹰会再飞回到院子里,看望‘家里人’。”

  长时间的相处,猎鹰与人心灵相通,驯鹰人看到猎鹰会倍感幸福。

  “每天,我都会看看家里的猎鹰,捋一捋它的羽翼,与猎鹰待一会儿,心里才踏实。”库尔马西说。(完)

  资料显示,有“侗乡第一寨”之称的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全寨1000余户6000多人全为陆姓,分为五大房族,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也是侗族的民俗文化中心。肇兴侗寨四面环山,建于山中盆地,古建筑密集,花桥、鼓楼、溪流、吊脚楼相间。寨中房屋为干栏式吊脚楼,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顶覆小青瓦,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国内规模最大的侗寨鼓楼建筑群落坐落于此,在全国侗寨中绝无仅有,故又被誉为“鼓楼之乡”。

  某三甲医院主治医生告诉大象新闻记者,医药代表作为医药公司和医生之间的纽带,通过有效的推介新药品、器械,在产业链上发挥着应有的价值,“但在这个过程中,因为医代和医生并非是产品的最终使用者,所以很容易从销售角度形成利益共同体,而非从产品自身优势、性价比这一初衷进行考量——这的确需要通过监督检查,进行有效的遏制。”

  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安厅原副厅长贾奋强就是一个典型案例。2016年9月,贾奋强因犯受贿罪、高利转贷罪,被中卫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5年,罚金210万元。

  据说是因为贪腐的问题,而老王的万达目前正处在危急关头,一边是珠海万达商管上市关口的风波不断,一边是一系列债券即将到期的兑付压力,数月来,王健林和他的“万达系”始终游走在“辟谣”和“卖卖卖”之中。而且本身也是对贪腐零容忍,在这个关键节点,公司还有人贪腐,自然是没法忍了,就把人送走了。

  张工在前方指挥部第一次会议上指出,要组建专门救援队伍,成立应急抢险尖刀队和后备机动队,做到遇险能第一时间就位、科学果断处置。

  疫情之后,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在全球治理方面失能。中印既是邻国,也同为发展中国家和国际舞台上的大国,合则两利是推动中印关系继续走下去的基本认识。

李佳颖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