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技艺赶新潮 小香包盘活“非遗财富” 变身百姓致富“大产业”

来源: 中国搜索
2024-06-11 07:11:32

  央视网消息:除了挂艾草,佩戴香囊也是端午特有的习俗。香囊也叫香包,制作时将多种草药研制成细末,放入袋中,有避秽浊、御疾病的功效。在甘肃庆阳,当地有制作香包的传统。2006年,庆阳香包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张煜瑶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庆阳香包绣制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眼下,她正在和绣娘们一起赶制香包订单。

  香包也叫香囊,制作和佩戴香包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人们将多种草药研制成细末放入药袋,百姓通过口鼻吸入体内,以达到避秽浊、御疾病的功效。

  2006年,庆阳香包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地人也把它叫做“绌绌”。

  一枚针、一把线、一块布,看着简单,但是,当自己上手操作时,才真切感受到“非遗”没那么简单。庆阳香包布料多用丝绸或彩布,线穗都是五颜六色的彩线,刺绣针法多达80多种。

  五彩缤纷的布料上,绣娘们用彩色丝线绣出各种各样的图案,天地万物、山川日月都可入画,再缝制成不同的造型,内芯填充上丝绵和中草香料,便是一件寄托祝愿祈福的庆阳香包。

  古老技艺赶新潮 小香包盘活“非遗财富

  一代代的庆阳香包如何在一针一线中不断探索?千年技艺如何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小香包如何推向大市场、带动大产业?

  在庆阳市庆城县驿马镇驿马村,“90后”绣娘孟亭亭正在工坊里和姐妹们赶制订单。

  孟亭亭8岁就跟着父母学做刺绣,16岁学习计算机图像处理服装设计专业。如今,她组建了香包创意研发团队,设计人员结合年轻人的喜好,将传统香包、刺绣与现代元素融合,推出一系列“新”庆阳香包产品。

  像孟亭亭这样做香包传承创新的工坊在庆阳市还有很多。

  夜幕降临,订单基本已经处理差不多。金亮亮开始 整理一天的销货单、核对账单。

  目前,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公司有190家,年产香包1000多万件,带动从业人员10万人,产品远销全国各大城市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小香包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庆阳市带动群众致富的“大产业”。

  据悉,平陆运河经济带已初步确定“水、土、电(清洁能源)、运(物流)”四大产业发展方向。未来经济带将沿西江黄金水道向上游延伸至云南等地、向下游延伸至粤西等地,沿西部陆海新通道向北辐射至川、渝、贵、湘、陕、甘、青等地。

  <strong>以问题为导向,探索“驻点监督”机制,构建“大监督”格局,推动监狱系统顽疾整治破题见效</strong>

  但当我们站在岁末,回望这一年,却发现这个喧闹的圈子,并非“只见新人笑”,

  发言人强调,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律解释同香港国安法具有同等效力,香港特区行政、立法、司法机关必须遵从和执行。此次释法进一步明确了特区国安委对涉及国家安全问题具有作出判断和决定的权力,明确了行政长官对有关问题的认定权,有助特区国安委和行政长官更加有效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要责任,建立健全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的长效执行机制。驻港国家安全公署依法监督、指导、协调、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职责,支持特区国安委落实人大常委会释法的精神和要求,切实执行香港国安法和人大释法,确保国家安全得到有效维护。

  创业初期,困难远超团队想象。来自广东湛江的草莓大棚负责人吴瑞河回忆,“我来高原的第一天晚上头疼得睡不着觉,当时也有同事因为高原反应被送医。”为了旋耕,团队装备了2000多万元的捡石机等设施,第一年用坏了5万多把刀片,杨帆也因此被誉为高原果蔬“拓荒者”。为了找到适合高原种植的作物,团队对基地全年气象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相继完成了数百种果蔬品种的试种、育苗、栽培。

  在外需走弱的情况下,中国外贸业将会如何发展?近期企业“组团出海”能有多大收效?中国如何扩大和吸引外资?《中国新闻周刊》专访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

邬木绮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