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一号”卫星将择期发射

来源: 山东大众网
2024-06-08 02:19:06

  科技日报讯 (记者杨仑 通讯员曲佳伟)记者日前从吉林大学获悉,“吉林大学一号”卫星已陆续完成研制总结及出厂评审,其各项功能和性能指标满足研制总要求。

  目前,“吉林大学一号”正在浙江台 州总装车间进行最后的技术调试和检测,并将于近日封装启运至甘肃酒泉卫星发射场,择期发射。

  多年来,我国在对地观测遥感领域,一直缺少更高效能、图谱并重的光学遥感卫星及数据产品。自2016年以来,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学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林君的指导下,吉林大学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家地球物理探测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航天精密仪器技术联合实验室负责人张刘教授,带领团队不懈努力、持续攻关,联合苏州吉天星舟空间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天星舟”)协同开展“吉天星A-01星”相关核心功能部件及计算软件的生产研发,于今年年中完成了产品终试和定型,并将卫星正式命名为“吉林大学一号”。

  “合肥的政策非常支持学生创新创业,虽然我当时还在上学,但创业并不受阻碍。”完成学业后,沙力选择留在安徽。从听不懂中文到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从读书再到创业,沙力慢慢将根扎在了中国。

  在环境研究方面,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一项研究显示,微塑料可将陆地上的病原体带入海洋,可能会对人类和野生动物的健康造成影响。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发现,北极气温上升速度是全球变暖的4倍。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发现,地球拥有一种“稳定反馈”机制,已运行数百万年,可随时间推移自我调节温度。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首次在南极洲冰层以下的沉积物中发现一个巨大的地下水系统。

  加大支持可再生能源

  德国耗资7亿欧元的氢旗舰项目也继续推进,电解槽的规模化和系列化生产、海上风电无并网制氢、氢运输技术均取得进展,氢能经济发展步入正轨。另一方面,德国还在探索利用微生物和阳光可持续生产氢;与日本合作,把氨作为氢的载体,研发新型综合反应堆技术。

  “现在许多包裹装的都是重要的药品和防疫物资,这种情况下客户对时效性的要求就更高,我们都会打起十二分精神,更快地把这些包裹送到客户手中。”王毅说。

  例如,某公司在回复交易所关于未设置短期业绩考核目标的原因时称,“公司未设置短期业绩考核解锁目标,更有利于核心骨干员工增加对公司的认可,有利于引导员工持续关注公司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而非短期业绩及股价波动,有利于实现公司、股东和员工利益长期保持一致的目标,加快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为公司及股东带来更高效、更持久的回报”。

蔡孟琬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