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将美联储首降窗口推迟至9月!一图纵览华尔街各大行最新预测

来源: 北京商报
2024-05-25 11:54:40

小蝌蚪xkd.apk.sp「どこに行く」  对于解决方式,对方表示,“对于支付了意向金的用户,订单(意向金)都将在48小时内进行退还,关注的这个车辆仅有一台,已与首单用户达成协议。”对于其他相关问题,该名工作人员则表示自己并不了解全部情况,无法予以回复。SBXatwS-xGJfek7eRkppLKMVKPQbF1-高盛将美联储首降窗口推迟至9月!一图纵览华尔街各大行最新预测

财联社5月25日讯(编辑 潇湘)随着本周一连串超预期的美国经济数据表现,令美联储降息预期被泼上了更多冷水,“预测素来多变”的华尔街大行高盛,也忙不迭地再度“撕起了”报告……

高盛经济学家周五再度调整了对美联储首降窗口的预测——最新预计美联储要到今年9月份才会开始降息,之前的预期为7月。高盛认为,由于美国经济依然充满韧性,因此放宽货币政策的理由在眼下仍不成立。

“本周早些时候,我们就注意到,美联储官员的言论表明,7月份降息可能不仅需要更好的通胀数据,还需要经济活动或劳动力市场数据出现实质性的疲软迹象,”包括Jan Hatzius在内的高盛经济学家在一份报告中写道。

值得一提的是,高盛经济学家团队上一次调整他们对美联储年内降息路径的预期,还是在并不算遥远的上月。当时他们将美联储年内降息次数的预估从三次下调至了两次,并认为这两次降息将分别发生在7月和11月。

而目前,虽然推迟了对首降窗口的预测,但高盛仍然预计到2024年底,美联储将总共进行两次降息——平均每季度或每隔一次会议降息一次。这意味着如果事情按照其经济学家的预测发展,美联储的第二次降息将发生在12月。

从美国宏观基本面最新的数据表现情况看,高盛会选择在本周进一步调整其对美联储利率路径走向的预测,其实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在我们前几日的报道中就曾提到过,美联储本周三发布的最新会议纪要“捅出了一个大娄子”——虽然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会后新闻发布会上信誓旦旦地表示,美联储下一步行动不太可能会是加息。但最新披露的会议纪要细节却揭示出,鲍威尔当时的这番“鸽派”表态,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掩盖了鹰派官员的声音。

这份鹰派纪要显示,“许多”美联储官员质疑政策的限制性是否足以将通胀率降至目标水平,多位官员都提到了在必要时进一步收紧政策的意愿。

在美联储纪要公布后,市场上对于美联储年内降息两次的预期,就迅速出现了降温。而随着本周四一系列崭新的火热美国数据出炉,风向转变得开始更为剧烈。标普全球当天公布的数据显示,标普全球5月份美国综合PMI指数上升逾3个点至54.4,为2022年4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这一PMI指标的攀升,预示着第二季度进入中段后美国整体经济活动仍在进一步加速。

在本周的一次最新公开露面中,高盛首席执行官大卫·所罗门甚至比该行的经济学家更为鹰派,表示他不认为美联储今年会有任何降息。

一图纵览所有华尔街大行最新预测

事实上,从利 率掉期市场的最新定价看,即便高盛目前已将美联储首降预期推迟至了9月份,但仍要比市场上交易员们的普遍预测早了不少。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高盛不久后再度修改预测,投资者可能也不必太过惊讶。

根据掉期市场的定价,市场目前完全定价的美联储首次降息将在年底12月份。全年出现两次降息的可能性还不到30%,较上周约70%的概率明显缩小。

除了高盛外,野村本周早些时候也同样将美联储首降的预期从7月推后至了9月,并预计美联储年内只会降息两次。

根据素有“新美联储通讯社”之称的著名记者Nick Timiraos的如下表格汇总,目前已仅有摩根大通和花旗集团等少数机构,仍坚持预测美联储将在7月开启降息,大多数华尔街投行对美联储首降的预测都已集中在了9月和12月。

而在全年降息的幅度方面,目前有两家机构——杰富瑞(Jefferies)和瑞穗,预计美联储年内不会降息,预期最为鹰派。同时在另一边,三菱日联金融集团的预测则最为鸽派,其预计美联储全年将降息125个基点,首次降息将发生在7月。

  东南西北中,发展到广东!昨日下午,“稳就业促发展——桂籍务工人员入粤返岗免费专列”D3755次列车载着544名广西籍务工人员,准时到达广州南站。务工人员抵达后还陆续登上了人社部门安排的专车前往企业,实现了“家门到车门、车门到厂门”。

  春节假期虽已结束,但以学生游、亲子游为主要消费热点的节后错峰游依旧火热。来自同程旅行的数据显示,1月28日以来,本地和周边游依然保持着较高人气,尤以亲子游热度最高。一个明显的现象是,长线游方面,一些热门目的地的机票、住宿等价格大幅下降吸引了错峰游客流,三亚、厦门、大理、昆明、哈尔滨、沈阳等春节热门目的地在节后依然保持较高热度。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企业中长期外债审核登记管理办法》2月10日起施行。《办法》对债务工具类型予以细化,在有效满足市场主体需要、鼓励创新的同时,减少监管盲区。明确企业外债募集资金实际用途应与审核登记内容相一致,不得挪作他用,确保资金用途符合我国有关发展战略规划、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