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不能“短视”

来源: 重庆华龙网
2024-06-14 14:45:32

  【观者有心】

  据报道,广电总局近期启动网络微短剧专项整治。这是自去年11月开展“小程序”类网络微短剧专项整治工作后,广电总局再次对网络微短剧开展集中专项整治。

  一般而言,某个行业或某个领域,出现了突出问题,才会进行专项整治。短短一年时间,管理部门两次对微短剧行业“出手”,人们不禁要问:微短剧到底怎么了?

  为了持续制造爽感、快感,一些微短剧创作者挖空心思,甚至无所不用其极——有的鼓吹炫富拜金,大肆描写不正当的婚恋观;有的宣扬以暴制暴,渲染血腥暴力;有的故意贩卖焦虑,挑起年龄对立、性别对立、地域歧视;有的丑化民族英雄、历史人物,宣扬历史虚无主义。这些作品,为了流量而频频冲撞道德和法律底线,有关部门对其展开专项整治既是必要之举,也是迫切之需。据统计,2023年3月至今,广电总局已督导各平台累计清理低俗有害网络微短剧35万余集(条)、2055万余分钟;分级处置传播低俗有害网络微短剧的小程序429个、账号2988个。

  除了集中专项整治,有关部门也在加大管理力度、细化管理举措,以更好完善常态化管理机制。随着监管的常态化,为追求爽感、快感而肆意挑战道德底线、法律红线的微短剧,将面临更多风险——轻则会被限流禁播,重则会被下架封号。因此,为了眼前的流量而单纯追求爽感、快感的创作,其实是一种短视行为。严守“底线”、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创作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抛开道德和法律不谈,微短剧目前这种只图快感、不求美感的创作之路也很难走得长远。

  有人将单纯追求爽感、快感的微短剧称为感官刺激的“工业糖精”,也有人将只求速成、不图美感的微短剧称为“数字咸菜”。“工业糖精”也好,“数字咸菜”也罢,都有味道没营养,甚至还含有不利于身心健康的有害物质。观众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他们的审美水平在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观众反映,刚看微短剧时很过瘾,可看完后又会产生落寞空虚的感觉。这说明,一些微短剧作品带给人的快感和爽感极其短暂,根本无法对人产生持久的审美吸引力。

  从创作上看,当下的微短剧,题材同质化、情节简单化、叙事套路化、人物脸谱化等问题十分严重。作品内容要么是英雄救美反被救、欲擒故纵谈恋爱,要么是绑架案中见真情、豪门宴上不认亲,要么是突患恶疾苦虐恋、生离死别两茫茫……看多了,瞄一眼开头大概就能猜到结尾。靠着感官刺激,微短剧能够一次两次激起观众的兴趣,但当刺激反复以同样的方式出现时,观众的神经敏感度就会边际递减。一旦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就会对作品丧失兴趣,甚至产生排斥心理。

  移动互联网整体增速正在放缓,用户注意力更加分散,这意味着以移动互联网为载体的微短剧要想持续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会越来越难。微短剧的受众主要是年轻人,尤其是90后和00后,他们对文艺作品形式和内容的要求都比前人更加挑剔,“换皮产品”或同质化的内容,他们绝不会买单。面对这些,微短剧创作者如果对过去的创作套路产生路径依赖,如果沉浸于眼前的成功而沾沾自喜,如果不对创作进行长远规划,那离被用户抛弃也就不远了。

  微短剧属于内容行业,一切都要凭作品说话。相较于长剧集,微短剧重在“短”,也难在“短”。创作者要把握好“有意思”与“有意义”的关系,坚持走规范化、精品化之路。

  首先,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守住道德、法律、政策底线,不打“擦边球”,不碰“高压线”,不把流量作为唯一追求。其次,不断提升作品质量、升级内容品质,用优质内容满足观众多样化的审美需求。在这方面,可以借鉴网络文学转型升级的经验。

  让人欣慰的是 ,业界已经在行动。一些做长剧的专业机构加入了微短剧创作队伍,这将有利于提升微短剧内容的质量。一些创作者主动拓宽微短剧的题材,不仅推出科幻、农村、公安、医疗、律政等题材的作品,还为作品加入传统文化、时代旋律等元素,提升了作品的内容厚度、思想深度、艺术高度,为行业吹来一缕清风。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广大微短剧创作者,要保持耐心和冷静,把眼光放远,把心态放平,以沉潜入定的姿态进行创作,让作品既有“短”的壳,又有“精”的核,努力走出一条规范化、精品之路。

  此外,在某点评APP上,早在2020年就有用户点评称,自己是被司机忽悠或者“套热乎”过去的,该店的价格虚高,且缺斤少两。

  近日,美国内华达州州长乔·隆巴多 (Joe Lombardo) 宣布,特斯拉公司计划在内华达州追加投资36亿美元,扩建其现有的超级工厂。此次扩建包括两部分设施——一部分设施用来制造Semi半挂式电动卡车,另一部分设施将用来生产4680大圆柱形锂电池,规划年产能是100GWh。

  该负责人表示,为保障通关安全顺畅,港珠澳大桥边检站持续优化“一站式”通道设备,联同口岸单位增设现场指引,重新规划车道流线,增派现场警力部署,加强对首次入粤澳门私家车主的指引和提醒。

  26日,农历大年初五。在黑龙江大庆,春节期间的一场大雪将整座城市装扮得银装素裹,衬托得更有年味儿了。

  需要明确的是,中国的这些岁时节日,绝非凭空杜撰而来,而是古人在长期观察自然,进而在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产生的。远古时期,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和北斗星辰的变化,建立了最早的时间系统,确定了春分、秋分两个分点和夏至、冬至两个至点。随后,确定了季节和年节,并相应推出了天干、地支计时法。至战国时期,二十四节气最终定型。而中国的岁时节日,很大一部分就源于二十四节气,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等。品读本书,不难发现,这些节日的应运而生,一方面是古人观察、体悟、审视自然万物的结果;另一方面,则是古人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思想和智慧不断精进的生动写照。加之在农耕时代,各类宗教潜移默化的濡染和影响,以及为纪念名人和某些事件,着意营造出的某种文化意蕴,这些都为岁时节日增加了强烈的人文色彩。常建华循着时间脉络,针对元旦为何要祭祖和拜贺、清明为什么要踏青、中秋节的拜月习俗从何而来、重阳节为何要登高远眺、春节都有哪些食俗和讲究等一众问题,从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的维度,引经据典,细致分析,一路侃侃而谈,生动有趣。

  对于网友质疑的出租车拉客赚提成的说法,该饭店老板予以否认,“没有这种事。”

赖采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