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三法院探索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协同发展机制

来源: 雷科技
2024-06-01 10:19:08

  中新网北京5月30日电 (记者 陈杭)为进一步探索京津冀法院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协同机制,30日,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天津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河北雄安新区中级人民法院在北京联合召开“协同发展 共筑未来”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

  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王海虹表示,近年来,北京三中院不断建立健全未成年人融合保护的特色工作机制,创建跨地域资源共享机制,拓展跨审级联席研究机制,集成多部门协同合作机制,深耕专业化特色延伸机制。

  王海虹表示,围绕新形势下未成年人保护的新需求,北京三中院聚焦重点领域开展调研,积极参与社会综合治理,推进少年审判工作的标准化建设,创建“法护童行”特色普法品牌,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接下来 ,北京三中院将拓展与地区、社会组织、校园等的协调联动机制,推动建立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少年司法新型工作格局。

  天津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殷元庆表示,天津三中院在民一庭设立少年家事合议庭,创新少年、家事审判融合发展路径。通过发挥协同作用,强化多元共治,推进府院联动,协力做好少年家事纠纷诉源、执源、信源治理和实质性化解纠纷。未来,天津三中院将持续推进未成年人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提升未成年人审判专业化水平。

  河北雄安新区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李静静表示,近年来,雄安两级法院挂牌成立少年审判庭,确定专人负责、专人联络、主管领导直接指挥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审判工作的外溢效应,制发司法建议,创建“雄法尖尖角”普法宣传品牌,抓好源头治理,密切府院、院校联动,织密织牢未成年人防护网。

  李静静表示,雄安中院将以此次协作机制的建立为新起点,坚持理念先行、诉源治理、统筹发力、品牌战略、精品推广,为雄安新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和京津冀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事业贡献更多司法力量。

  发布会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同共建机制启动仪式正式举行,京津冀三家法院共同签署服务保障“京津冀一体化”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同发展共建合作备忘录,并发布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共同倡议书。(完)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中国人力资源研究会测评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白智立告诉《中国新闻周刊》,“70后”省部级官员尤其是省级党委常委人数在增加,反映出代际更替正在不断进行。年龄是晋升的重要考量因素,未来五年,1965年至1975年出生的官员将成为省部级官员的主要群体。

  中方在仁爱礁问题上的立场是明确的、坚定的。中方将继续采取必要措施坚定维护自身的领土主权,同时再次呼吁菲方接受中方建议,通过商谈,探讨管控仁爱礁局势的具体措施。

  从另一个层面来看,胡晓东指出,在任官员出国求学或培训,其实也是因为组织部门的培养制度日益完善,“70后”官员是在相关的人事制度建立及健全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包括干部异地交流制度、基层锻炼制度、培养培训制度、职务职级并行制度等。胡晓东说,一个人要想走上高级领导岗位,经过这些制度的锻炼,其能力和水平将得到快速提高。

  该校计划2024年秋季招生,首批设定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与先进制造、车辆与交通、环境与生态、经济与管理、理学院、人文学院等八大学院,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化视野、创新精神及能力的高素质应用研究型人才。

  显然,菲律宾在仁爱礁长期驻扎军事人员和修复“马德雷山”号的做法公然改变现状,严重违背了宣言精神,不仅无法促进争端有效解决,反而会使情况进一步恶化。

  实际上,这是很多民间救援队面临的共同问题,“平民英雄”的光环之下,是走不出去的现实困境,即使像蓝天救援队这样的头部品牌也难逃“资金劫”。

李奕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