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滥打生长激素,当心“追高”变坑害

来源: 楚天都市报
2024-06-04 22:12:41

  身材高大,择业、择偶就有优势;个头矮小不仅别人看不上,自己也感到自卑。社会竞争激烈,身高几乎已成为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家长普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高人一头”,若难以做到,至少不能“低人一等”。担心孩子最终“长不高”的家长,就会想出各种招数来增高,给孩子打生长激素,也在家长的增高“工具栏”里。有些医生看到赚钱的机会,把生长激素吹捧成“增高神药”,进一步加剧了滥打生长激素现象。

  孩子自身分泌的生长激素不足,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可以诊断为生长激素缺乏症。顾名思义,生长激素参与生长,缺乏会导致特发性矮小等疾病,这类患者需要及时补充生长激素。此外,有些早产婴儿(小于胎龄儿)出生后生长迟缓,可适当补充生长激素。只要遵循诊疗规范,按照适应症用药,注射生长激素就会成为治疗相关疾病的好手段。

  生长激素不可缺,但也并非多多益善。激素超量副作用就会很多,像何丽的孩子这样经常感冒发烧还算小事,严重者还可导致甲状腺机能减退、内分泌紊乱、关节疼痛、脉管综合征等。公众不能“谈激素色变”,但对激素的副作用也不能视而不见。

  把特殊疾病的特殊治疗手段,当作普适性手段,是十分常见的健康误区。被泛化的断骨增高、被滥用的降糖药减肥等,都是这方 面的典型例证。生长激素被滥用再次说明,针对性很强的医疗项目被生活化和普及化、特殊药品被当常用药品滥用等,这种趋势值得警惕。

  只看到药品的治疗作用,看不到毒副作用,则是健康素养方面普遍存在的短板。明知减肥禁药毒性极大,仍敢豁出去用药;非法诊所以数倍剂量使用激素或抗生素所产生的短期“神效”,让部分民众以为“神医在民间”等,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治理生长激素滥用除了要就事论事,还应该上升到正确看待药品的作用与毒副作用的高度,通过更有针对性的健康科普,让民众不再对药品的毒副作用满不在乎。

  法雷奥公司该项目负责人加娅·凯米里说,对于那些不喜欢全套头戴设备的用户来说,车辆外部的传感器可以将实际的行人或景观融入虚拟现实图像。而且,如果传感器检测到一个人感到压力,该系统可以提供图像来帮助她(他)放松。

  人成为资助的核心,“新基石”的申报简单不繁琐,不对科学家设置明确的研究任务,不考核论文数量,也不限定必须拿出成果的期限。

  2022年12月9日,中国东方航空作为C919的全球首发用户,正式接收编号为B-919A的全球首架飞机,标志着国产大飞机事业从研发制造的“上半场”开始转入商业运营的“下半场”。2022年12月26日,东航C919飞机开始进行100小时验证飞行。C919飞机在飞抵青岛之前,已在上海、北京、成都、西安、海口等5城市、6座机场密集开展验证飞行。后续还将继续前往济南、南昌、武汉、合肥、南京、太原等航点,继续开展验证飞行。

  修复社会关系

  当年,黄淦波对森林旅游所知甚少,但他敏锐地觉得:“当时的东莞,不缺工厂,不缺产品,不缺项目,唯独缺绿色和森林休闲。虽然接手的荒山是一个烂摊子,然而三十年、五十年后,如果把荒芜的观音山打造成文化名山、旅游胜地,那样的人生一定比单纯挣钱更有意义,更值得!”

  江苏省政协委员、民革泰州市委会主委、泰州市住建局副局长周国翠提出,要破解农村养老服务难题。建议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软硬件建设,合理统筹空置住房资源,因地制宜,科学推进财政支持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工作,不断完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陈胜火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