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旧换新”购车新政带来哪些福利?专家解读

来源: 能源网
2024-06-11 22:49:24

  近期,消费品以旧换新、个人购买汽车可全额贷款等政策的效果正在逐渐显现。5月份,汽车消费,特别是贷款买车增长明显。

  政策合力促消费,多地汽车销售增长明显

  在不少地方的汽车销售点,汽车置换更新享受补贴、零首付贷款买车等促消费措施都展示在最显眼的地方,而这些优惠也是来看车的人们最关注的。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直接补贴了消费者,而汽车零首付贷款政策的实施,进一步降低了购车的门槛。不少汽车经销商都表示,5月份以来,这两项政策对汽车销售促进明显。

  东莞某汽车4S店总经理 顾志华:这些政策大部分都是4月中下旬推出来的,对于我们整个客户到店大概提升了接近30%。

  杭州某汽车贸易公司总经理 李超云:置换销量的涨幅大概10%到20%,按揭的销量比去年相对来说涨幅要达到大概40%到50%。

  商务部的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乘用车零售量相比4月份增长约10%。截至6月6日,全国汽车报废更新补贴申请量已突破4万份。

  多家银行汽车消费贷款增长明显

  5月份,农业银行汽车分期贷款投放同比增长137%;

  中国银行汽车分期贷款投放同比增长47%;

  工商银行信用卡汽车分期业务同比增长18%;

  交通银行汽车贷款投放金额同比增长1467%;

  平安银行新能源汽车贷款投放同比增长70%。

  平安银行行长 冀光恒:我们动态调降了产品的利率,在多个领域制定刺激消费的针对性安排。例如给予信用卡客户手续费和利息的折扣,给予新能源车购买客户的利率支持,为客户提供融资便利和实惠。

  多家银行、汽车金融公司都已推出零首付贷款产品。与此同时,汽车消费贷款的利率也在持续下降。

  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银行卡中心副总经理 刘文涛:“以旧换新分期付”五年的分期利率,折算成年化利率是3.44%,比当期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3.95%是降低了51个基点,较去年同期降低了76个基点。

  申请贷款需防范隐藏收费

  首先,购车最好是去授权4S店或者厂家的直营店,贷款也要选择银行或者正规的汽车金融公司等,不要轻信网上的贷款推送,防范以零首付零利率为名义的诈骗套路。

  专家还提醒,目前市场上的贷款购车合同条款往往比较复杂,对于普通人来说很难完全理解。特别是对于零利率购车,消费者一定要清楚贷款利息是由厂家补贴,还是变成了手续费、服务费等隐藏式收费。

  招联首席研究员 董希淼:表面上宣传“零利率”,实际上仍要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消费者一定要仔细辨别条款。要仔细看清贷款及购车合同条款,防范汽车经销商借着零首付零利率变相抬高车价,收取额外手续费,搭售高额保险。

  专家介绍说,有些零利率购车方案要求客户必须在经销商那里购买保险,这就需要对比一下保险价格是否虚高;

  有些合同会有提前还款收取违约金的条款;

  还有些“以租代售”的销售模式,在消费者还清贷款前会收取租金,都是消费者需要注意的。

  专家还提醒,“零首付”降低了买车的门槛,但是消费者贷款时也要充分考虑自身的还款能力。

  招联首席研究员 董希淼:由于全额贷款,利息总额也会更大。消费者应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合理确定首付比例。不能因为零首付、零利率而盲目借贷,不能超出个人偿还能力去借高额的贷款。

  (总台央视记者 王雷 王露莹 广东台 临安台 北川台)

  “我们在测试时发现,预制菜里的一些配菜,甚至花椒、辣椒等调料,放久了会发黄,会影响口感,所以食材上一定要把好关,有时候需要换成特定的品种。”王春丽说。

  2022年7月,认养一头牛正式对外披露招股书,拟在上交所主板上市,计划募资18.51亿元,用于海勃日戈智慧牧场建设项目、品牌建设营销推广项目等。

  “我们有不同的套餐,包含精致凉菜、招牌热菜和特色主食。家里有老人确实不大方便出来的,我们可以把餐送到家。”该店总经理王春丽看来,和餐厅现做现吃不同的是,预制菜对于食材以及调料的选择都十分严苛,稍不留意就会影响口感。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腹地,被誉为“三江之源”“中华水塔”,水力、风、光等清洁能源资源蕴藏丰富。近年来,青海大力建设中国清洁能源示范省,打造青海海西、海南两个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目前,青海已经建成中国清洁能源、新能源装机占比最高的省域电网。

  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截至2022年10月31日,2022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3.26%。研究生的去向落实率(94.86%)高于本科生(92.63%)。毕业去向中,有1561人选择就业,569人选择升学,升学率为24.91%。其中,国内升学人数为239人,出国出境深造人数为330人。前三大留学国家分别是英国(103人)、美国(42人)、日本(31人)。

  《意见》指出,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提升职业学校关键能力为基础,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重点,以推动职普融通为关键,以科教融汇为新方向,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有序有效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

彭志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