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消防救援队伍开展大型水域救援实战演练

来源: 顶端新闻
2024-05-27 08:07:14

  中新网成都5月24日电 (记者 刘忠俊)5月24日,四川省消防救援队伍2024年度水域救援演练暨泸州市抗洪抢险综合演练在泸州市纳溪区举行,来自各地的22支消防队伍、9个市级联动部门参演,参演力量达到400余人。

  据了解,此次演练假定四川境内突降特大暴雨,造成长江、沱江、岷江等流域出现“特大洪水”,造成多地“受灾”,部分村庄成“孤岛”,多名群众“被困”。

  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接报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调集自贡、内江、宜宾、遂宁支队水域救援专业队共165人、9车、16艇驰援泸州。泸州市防汛抗旱与救援专项工作指挥部也同时接报,迅速调派公安、卫健、电力、通信等联动力量协助做好救援准备。

  演练分“力量展示、预警发布及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响应终止”四个部分。演练应急处置环节主要设置了无人机侦察、水面搜救(U型圈岸际救援、离心力救援、舟艇活饵救援、摩托艇救援、翻舟自救)、船舶事故救援(人员转移、船舶灭火、人员救助、事故船舶拖拽)、道路损毁引发车辆被困事故救援(边坡车辆救援)、桥降救援、城市排涝等六大类14个科目。

  “出发!”离心力救援科目现场,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多名消防救援人员驾驶舟艇,使舟艇“O”形旋绕接近被困者,抓住被困者后驾驶员以船尾部位为轴心,产生离心力,舟艇上另外一名救援人员利用惯性将落水者拉起至船舱内。

  翻舟自救科目演练现场,一艘橡皮艇不慎被“洪浪”掀翻,4名消防救援人员落水。危急时刻,救援人员迅速抓住舟艇两侧,左右相互配合下,利用翻舟自救技术迅速将倾覆的舟艇“复位”。

  通过演练,参演队伍进一步熟悉、掌握了解防汛救援的重点、要点、处置程序和方法,检验了应急预案的可行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强化了抗洪抢险救援队伍的快速反应、应急救援,提升了应对突发汛情、险情实战配合协调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达到了防汛救灾演练的预期目的。

  据悉,此次演练全过程衔接紧密,多方联动,检验了抗洪抢险救援队伍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的 能力,为汛期抢险救援工作做好全面准备,也为处置抗洪抢险和突发性水域灾害任务打下坚实基础。(完)

  到了明代,赏灯期直接拉长到了10天,这也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

  山东按照省负总责、市抓推进、县乡抓落实的工作要求,各级成立以党委书记为主任的农业农村委员会和乡村振兴五个工作专班,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创新推行党建联盟、党建联合体、乡村共同体等做法,推动乡村联合发展、抱团振兴。

  <strong>金文京:</strong>过去使用过汉字的国家地域就叫汉字文化圈,主要指中国、越南、朝鲜、琉球、日本,是日本学者河野一郎先生首倡的名称。但圈内各国对汉字的看法不一,中国近邻国家虽然使用汉字,但读法、写法等和中文大不相同。围绕汉字的不同文化的背后,其实隐含着各自不同的语言观、国家观乃至世界观。

  就在龙形器露出真容的同年,一个面积不小于1000平方米的大型绿松石器制造作坊被发现。它和1980年代初发现的铸铜作坊,近年发现的制陶作坊、骨角器加工作坊以及有可能存在的制漆作坊,共同组成了“井”字型大道以南的“工城”。这座“工城”由高墙深垒圈围,表现出“国家级产业基地”的特征。

  《茶馆》接班似乎是永恒的话题,身为院长的冯远征,也不可避免地会被问到新老衔接的时间表。“前几天在排练场我们还在闲聊接班问题,大家都有一个想法,就是别等我们演不动的时候再交班,要尽早完成更替,趁着我们还干得动,能够帮帮他们,否则让年轻人平地起高楼会很吃力。这两年剧院有一个令人欣慰的现象,就是老演员会回来跟年轻演员同台,哪怕是很小的角色。就如同杨立新老师在《正红旗下》中饰演的老舍父亲,戏份很少,但他每晚演出前却非常有兴趣地给自己化妆,特别是老舍父亲去世时候脸上的烫伤,对待艺术的态度为年轻演员打了样儿,也显示出他们对人艺的未来充满了期待。虽然每一代演员面对的观众不同,但《茶馆》作为人艺的看家戏不能走样。”从1999年到现在,这版《茶馆》走过的历程也伴随着话剧这些年的兴衰起伏,冯远征说,“我们30多岁时经历了戏剧低谷,有一个阶段,首都剧场的演出也坐不满,人们对艺术的渴望没有那么强烈,观众关注的是如何唱歌、如何洗澡,但这些年大家开始关注文化,特别是我们这一代经历过低谷的演员,也一直没有放弃老艺术家创立的那种精神,在人艺,精神传承或许更重要。”

  在这一过程中,因为甲骨文的发现以及罗振玉、王国维等人的释读,殷商王朝的存在借由实证得以确认。王国维甚至不无乐观地做出一种推论:“由殷商世系之确实,因之推想夏后氏世系之确实,此又当然之事也。”一定程度上,商的证实的确提升了传统文献的可信度,部分地赋予了研究者重建古史自信的依凭和底气,钱穆在《国史大纲》中便如是写道:“《史记·商(注:应为殷)本纪》所载商代帝王已有殷墟所得甲文为证,知其不虚。《商本纪》诸帝王可信,《夏本纪》诸帝王即不必不可信。”然而,这终究只是一种保有“温情与敬意”的逻辑推演,缺少考古事实支撑的夏王朝以及更早时期,依然难以在普遍范围内被当作信史接受。例如,与钱穆几乎同时开始编著各自通史作品的郭沫若、张荫麟,就仍只将商作为开端。

黄冠伶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