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竟然流行“养臭水”!很危险,还可能构成犯罪!

来源: 闪电新闻
2024-05-31 11:36:03

  文/赵斌

  唾液、牛奶、蟑螂、苍蝇、蚊子、老鼠尾巴、生猪肉、护手霜……

  这些毫不相干、有的看上去还有点恶心的东西,竟然是最近在中小学生中流行的“养臭水”配方:把这些东西放进饮料瓶,观察变化坐等“炸开”,然后分享经验。

  医学专家说,“很危险,可致人中毒、感染疾病”;法律专家认为,“不仅学校和家长要担责,还有可能构成犯罪”。

  这东西孩子为啥“养”?

  孩子们玩的东西真心让人搞不懂。有网友表示,“养臭水”目的就是要看这些东西在瓶子里发酵后多久炸开,然后弄得到处是臭水,这有什么好玩儿的?

  一位曾经有过“养臭水”经历的小学五年级学生向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说,他从网上看到一个养臭水的配方,和好朋友俩人照单制作,用绳子拴住瓶子藏在教室窗户外面。按照网上分享的经验推算,在快到要炸开的时候,拿到校园花坛去,结果路上炸了,不仅溅了俩人一身臭水,还弄到嘴里去了,俩人当场呕吐不止。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表示,孩子们“养”的这种臭水成分不一,也无法准确判断其中具体的有毒有害物质,但有可能产生氨、硫化氢、甲醛等有毒气体,存在引起中毒、影响呼吸功能、胃肠道不适、头晕甚至损伤中枢神经等症状的诸多可能。

  如果不慎被臭水溅到身上,应该怎么处理呢?

  李侗曾表示,蟑螂、苍蝇以及老鼠尾巴等动物的尸体经过密闭发酵,可能会产生大量细菌。这些细菌可引起一些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进入眼睛等部位也有引起局部感染的风险。

  一旦与这些臭水有接触,有条件的可根据具体 污染部位选择合适的冲洗和消毒方式,如果有身体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学校和家长谁该负责?

  据相关报道,已有不少臭水惹祸的案例。孩子在学校“养臭水”,谁来负责?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张明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表示,孩子在学校闯祸并给他人造成损失,根据不同情况,家长和学校都有可能单独或共同承担责任:

  八周岁以下的儿童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校期间给他人造成损害的,校方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此种情况下,校方如想减免责任,应当证明已尽到教育、管理职责。

  八周岁以上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在学校闯祸,一般情况下由监护人承担责任,但如果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也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而学校和监护人承担责任的具体比例,则要根据个案具体分析。

  有网友认为,学校老师一定要强调纪律、叮嘱孩子不要做类似“养臭水”这种危险的事情,毕竟孩子每天在学校的时间不短。

  对此,有的老师却有不同意见。他们认为,有的孩子还不知道“养臭水”这回事,如果强调禁止,反而可能引起逆反心理。并且,校园这么大,孩子想藏个小瓶子,老师和学校也真的很难找到。

  此类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家长和学校联合教育、监管非常关键,同时还可让孩子们知道,“养臭水”可能涉嫌犯罪。

  首都师范大学刑法学教授、研究生导师、北京市冠衡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肖怡表示,如果炸开的“臭水”直接导致公私财物损失达到一定数额,或者有证据证明因为该“臭水”造成多人感染病毒或疾病,达到形成公共安全事件的程度,在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前提下,有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可能,也有被追究刑事责任的风险。

  肖怡表示,根据刑法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是可能对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承担刑事责任的。如果是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北京:截至8月8日,全市累计转移群众8.2万余人,因灾死亡33人,主要由洪水冲淹、冲塌房屋等原因造成;因抢险救援牺牲5人。还有18人失踪,包括1名抢险救援人员。 

  7月14日,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前几年发放的存量房贷利率仍然处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上,“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我们支持和鼓励商业银行与借款人自主协商变更合同约定,或者是新发放贷款置换原来的存量贷款。”这是监管部门首次对存量房贷利率调整作出表态。

  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未成熟,过早医美消费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须三思而后行。王克明不建议给未成年人做纯粹的美容手术。“从医学角度来说,未成年人还在生长阶段,发育处于非稳定状态,另外,比较大的手术项目,甚至有可能影响五官的生长发育。”他指出,医疗美容项目是锦上添花的事情。虽然也有未成年人在家长陪同下来咨询眼睛、鼻子等项目,但王克明指出,眼睛、鼻子手术恢复时间比较长,且涉及到多种选择方式,一般建议上大学后再做。

  除了容貌焦虑外,未成年人还面临着新式营销的冲击。各色医美App将广告营销内容和素人整形案例混在一起,在首屏展示,配合免费的“模拟双眼皮”“AI测肤质”等技术型测试项目,以及大量“新人特惠”“错过等一年”等销售手段,吸引年轻人的眼球。此外,部分广告以个人分享的形式出现在各大社交平台上,一些平台甚至成为虚假信息的重灾区。真真假假之间,未成年人很难辨别。

  除了外向型企业之外,购买绿证的主力还包括对绿色电力消费有要求的大型央企国企、跨国企业等。业内人士表示,应对碳关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及能源消耗双控的需求,将使企业购买绿证的积极性显著增加。

  根据国家电网的最新统计,截至目前,2023年累计完成641笔绿证交易,绿证交易量达到325万张,对应电量32.5亿千瓦时。

巩家铭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