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份拼“开门红”,拼的是什么?

来源: 环京津网
2024-06-08 01:56:42

  中新网1月5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左宇坤)又到了拼“开门红”的时候了!

  新年伊始,就在“有事春节后再说”的调侃还在酝酿时,新一轮拼经济的“竞速跑”已在全国多地相继开赛,“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干劲处处涌动。

  开局是否抓得紧,关乎全年发展信心和预期。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 能多干就多干一些”,这无疑为开年即开跑、开跑即冲刺吹响了号角。

  发展是硬道理,项目是硬支撑。新年首个工作日,多地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江苏、安徽、陕西、河南等还举行了重大项目开工仪式,省级主要领导到场见证、助阵,率先拉响2024年拼经济的“起跑令”。

  “开单”格外忙,中原大地表现很显眼。1月2日,在河南省第十一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上,河南一口气集中签约项目751个,总投资6643亿元;开工项目795个,总投资8416亿元;结转投产项目1672个,总投资1.49万亿元。

  数量众多,金额不小,《河南日报》称,这是“为新的一年全力拼经济‘打了样’”。

  围绕新质生产力“打样”,是胜出的重要砝码。

  细看各地相继开工的重大项目类型会发现,“科技味”在这波开工潮中格外浓。这也呼应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升至2024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之首。

  例如,福建厦门的2024年新年“开门红”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63个重大项目里产业项目达25个,涉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机械装备、海洋经济等行业。在另一经济强市江苏苏州,一季度计划开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达到147个,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

  一个引领意义强、发展前景好的投资项目,往往能带来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繁盛。这便是塑造“新质生产力”的意义所在,对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速产业形态重塑和商业模式变革,为中国在大国经济、科技、金融博弈中胜出增添砝码,都至关重要。

  新年第一天,汽笛一声响,载有山东货物的新年首艘货轮“乌奈札快航”在青岛港前湾港区集装箱自动化码头,开启了中国山东至美国东部的新年首航之旅。3500多个标箱里,满载包括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等外贸“新三样”,总货值约2亿人民币。

  说不尽的中国“新”车,道不完的中国“船”说……顺利开工的重大项目、排队发货的外贸订单、热火朝天的开跑情景背后,都得益于各地早谋划、早投资的前瞻眼界。

  扩大有效投资、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则是关键落点。

  新年开局之前,全国各省份已相继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对2024年投资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其中“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及“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成为多个经济大省规划投资航向的关键落点。

  “要聚焦聚力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深入实施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多措并举扩大消费,促进消费持续回暖。”浙江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力图进一步提高投资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对民间投资的撬动也增加了力道。江苏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发挥好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全面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江苏省2024年还创新建立民间投资重点产业项目库,入库项目200个。

  在积极的顶层设计下,各地也频频出台相关利好政策。新年首日,河南省发布的《推动2024年第一季度经济“开门红”若干政策措施》,从推动项目建设和有效投资、激发市场消费潜力、助力经营主体降本增效3方面拿出17条政策措施,真金白银惠民助企。

  当前的经济环境仍然充满考验和挑战,但开局起势向前的劲儿,比黄金更宝贵。与“压力”呼应的是“活力”“动力”,想要让机遇战胜挑战,把信心变成业绩,唯一的办法就是——先跑起来!迎难而上、精准施策,让“开门红”延续成“全年红”,将一个个“问号”拉直成“感叹号”。(完)

  “一些欧洲国家已为其殖民历史道歉。但这些道歉够吗?”欧洲新闻电视台近日在报道荷兰、丹麦、法国、英国和欧洲议会正式承认奴隶制和奴隶贸易是“危害人类罪”时发出这样的声音。报道称,1992年,时任教皇约翰·保罗二世 为天主教会在奴隶制中扮演的角色道歉。2018年,丹麦政府向殖民过的加纳道歉。2021年,德国承认对前殖民地纳米比亚的赫雷罗族人和纳马族人犯下“种族灭绝”的罪行。去年2月,荷兰首相就该国上世纪40年代殖民统治印尼时期系统性使用“极端暴力”向印尼人民道歉。去年6月,比利时国王菲利普对该国曾在刚果(金)的殖民历史表示“最深切的遗憾”,但没有正式道歉。去年12月,德国把20件贝宁王国时期的铜雕交还给尼日利亚,称此举是在改正“错误”,对“黑暗的殖民历史”进行反省。

  东海证券分析师刘思佳表示,“数据二十条”初步搭建了中国数据基础制度体系,有利于充分激活数据要素价值、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激活市场主体活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高质量发展。长远来看,“数据二十条”的出台,对于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相关产业构成一定利好。

  “五个一百”讲述精彩中国。泼“自豪”之墨,描绘盛景如斯的壮美中国。绿水青山如诗如画,“美丽中国”赏心悦目;高速铁路风驰电掣,“流动中国”四通八达;“云端”服务触手可及,“数字中国”便利快捷……谱奋进之歌,礼赞可歌可敬的英雄人民。“五个一百”活动聚梦想之光,弘扬向上向善的时代旋律。

  遇有灾害紧急情况,请拨打917电话求助。

<img src="//www.chinanews.com/cr/2023/0103/2795574696.png" alt="" />

  温彬称,2023年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出口增速放缓。随着发达经济体的连续大幅加息,全球经济正在明显降温,我国出口面临的压力将大于2022年。出口增速放缓将会对一部分制造业投资产生拖累,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就业压力。

蔡雅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