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千年瑶绣走向世界

来源: 人民日报
2024-06-06 15:55:45

  中新社贺州6月2日电 题:广西千年瑶绣走向世界

  作者 韦佳秀

  图案在脑海中成型后,运用瑶绣“反面挑花”技巧,让针线在指尖“飞舞”........在广西贺州绣娘李素芳的熟练操作下,一幅栩栩如生的绣花图样就完成了。从事瑶绣保护传承十几年来,李素芳通过手中的针线,让传统瑶绣走出大山,走向世界舞台。

  瑶族刺绣技艺已延绵近千年,2006年10月,以贺州瑶族服饰为代表的瑶族服饰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李素芳是土生土长的贺州瑶家人,也是贺州瑶族服饰代表性传承人。

  李素芳生于瑶绣世家,从小在耳濡目染中学会了瑶绣技艺。2008年,在外务工的她回到家乡开了一家瑶绣工坊,正式接过母亲手中的绣花针。几年时间里,她梳理总结了贺州市不成体系的瑶绣绣法,掌握了当地六个瑶族支系的服饰制作工艺。

  李素芳介绍,贺州瑶绣以红、绿、黄、白、黑五色丝线为料,用黑、蓝、白布打底。“贺州瑶绣的特点是‘反面绣’,即从布料反面下针,在绣品正面呈现图案。”她说,这个工艺做出的绣样更加立体、生动,但难在挑花的手要准、稳,一旦绣错一步就要重来。

  2016年,李素芳在当地建立瑶族服饰传承基地,带动500多名绣娘居家就业。目前,该基地每年可生产瑶族传统刺绣和织锦1.2万多张,生产传统瑶族服饰2100余套和手工艺品5600多件,每年每户绣娘家庭增收在5000元至40000元人民币之间。

  同年,李素芳制作的《瑶族盘王印章》和《年年有鱼》两种瑶绣图案作品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征集,用于装饰在笔记本封面,赠送给各国官员。贺州传统瑶绣产品也由此走上世界舞台,远销法国、美国、泰国等国家。

  近年来,李素芳大胆尝试创新,推出潮流时尚的瑶族服饰。“瑶族历史上没有文字,其服饰上的图案藏着瑶胞的生命情感和历史密码。”李素芳称,在改良过程中,她保留了传统的瑶绣图案,并选用更符合当代审美的材质和配色。在她的绣坊,还可看到融入瑶绣元素的抱枕、装饰画、围巾等,产品琳琅满目。

  李素芳还牵头建设贺州过山瑶家非遗文化园,业务分为非遗技艺培训、文创产品生产、服饰文化展示与体验、民俗旅游等四大板块。自2020年正式营业以来,共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在该文化园内接受瑶绣培训的学员已有上万人。

  2023年,作为“世界邮票上的中国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 等机构同联合国邮政,以及多个欧洲国家邮政,为李素芳全球公开发行一套以“致敬改革开放45周年和联合国中文日”为主题的邮票与珍藏册。

  对此,李素芳称倍受鼓舞。未来,她将以日常生活为素材进行创作,使传统瑶绣手工艺品更加实用化,让瑶绣受到更多人的喜爱。(完)

  “除了这条大黄鱼,网里还有一条一斤左右的黄鱼,以及黑鲷、鲈鱼、鲻鱼和虾蛄等渔获,收获颇丰。”王明明拿卷尺测量了一下,大黄鱼体长67厘米,再称了下重量,“好家伙,竟然有4.8斤!”

  <strong>西藏军区某边防团无名湖边防连指导员 洛桑次珠:</strong>我们这一代边防官兵,正是推进现代化边海空防建设的受益者,同时,也是扎根建设一线的排头兵,我们回馈祖国的方式,就是为祖国守好土、护好边,在边防线上用热血忠诚浇注青春与荣耀之花。

  而对于兔年首季度债市的投资展望,买卖双方的态度趋同,多数期待结构复苏预期升温。

  攀登,是“无名湖”连队每名官兵必须具备的战术技能,战士杨八斤更是个中翘楚,在去年的“国际军事比赛2022-厄尔布鲁士之环”赛事中,杨八斤代表中国参赛,在开赛第一公里就意外崴脚的情况下,咬牙完成了全部20公里赛程、登顶欧洲第一高峰厄尔布鲁士山,甚至打破该赛事五项单项纪录。

  新华社福州1月25日电题:茶香飘出中国年味儿

  花市人头攒动,暖意浓浓,喜气洋洋。随处可见手捧蝴蝶兰、三角梅、红掌、海棠、水仙等各类鲜花盆栽的游客们。从1月15日花市开市到大年初三,“每天接待的游客人数4000多人,大年初一超过了1.2万人。”南宁青秀山花卉有限责任公司经理杨正军介绍。

王士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