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低效工业用地 安徽拓展寸土生寸金新方式

来源: 浙江日报
2024-06-01 19:45:33

  中新网合肥5月31日电 (记者 吴兰)坚持以存量换增量,鼓励土地复合利用,引导优质企业收购、租赁低效土地……近年来,安徽不断拓展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新方式,破旧立新,让寸土生寸金。

  “这里是大众安徽的车身车间,3年前它还是江汽的一块闲置地。当时,随着汽车市场调整和产能转移等因素,形成事实上的闲置,对土地使用价值来说,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姚峰介绍说,2020年12月,为盘活低效用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在合肥经开区管委会协调下,由大众汽车(安徽)投资有限公司通过土地使用权分割转让方式,盘活利用764亩土地及15.7万平方米厂房,用于建设大众汽车新能源整车制造一期(大众一工厂)项目。该项目已于2023年底建成投产,投资强度由约300万元/亩提高至1100万元/亩。

  据了解,随着大众安徽整车制造基地的落户,合肥经开区为补足配套服务功能,提前谋划启动基地周边一批低效工业用地的控规调整和土地升级,为大众安徽发展做好“后勤保障”。

  走进奇瑞一工厂焊装车间,600多台机器人,有条不紊地从事着各项工作。这也是一块向存量要发展空间,保障首位产业用地需求,将城中低效工业用地高效利用的范例。

  近年来,以奇瑞公司为代表的芜湖首位产业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23年,奇瑞公司年出口汽车翻番超93万辆,连续21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年营收首次突破3000亿元。

  企业发展离不开规 划土地要素保障。由于汽车制造的特殊性,仅汽车整车制造环节就需要利用千亩以上土地资源,在城市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奇瑞公司近6000亩用地“应保尽保”?

  规划引领、科学选址是关键。芜湖市从配套设施完善程度、物流交通保障能力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论证,确定奇瑞整车制造4个工厂项目用地选址后,立足存量用地盘活将“规划蓝图”变为发展“实景图”。

  奇瑞公司于2006年取得芜湖经开区1164亩土地用于开发建设原奇瑞五工厂,经过数十年发展,设备相对落后,且有部分土地空闲。芜湖经开区通过国资平台公司银湖实业“自有资金+专项债”方式收购奇瑞原五工厂全部资产,同时收回相邻117亩低效工业用地,与原址内空闲地块统筹新建15.7万㎡厂房,并对原有厂房进行技术改造,采取“定制+租赁”厂房的模式建设奇瑞一工厂,目前该厂已建成投产,地块容积率从原0.81提升到1.03。

  为积极推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提升奇瑞汽车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银湖实业以利用存量土地为主,适当开发周边低效用地,通过增容技改、退散进集等方式盘活利用1277亩低效工业用地,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打造全新高水平奇瑞工厂。该项目2025年全部建成达产后,产能达50万台整车(含KD),年实际产值新增不低于200亿元。

  马鞍山市博望区,地处长三角经济圈和南京一小时都市圈,是20世纪80年代安徽首个乡镇工业产值超亿元的“中国刃模具之乡”。马鞍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顾磊介绍说:“之前企业用地布局较为分散,土地利用效率不高。”鉴于此,该区开展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以节地模式创新为支撑,打出“退散进集、提质增效”的组合拳,为发展提供高品质的产业空间。

  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郜红建介绍,安徽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是自然资源部建部以来启动的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省级试点。近年来,安徽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围绕“规划管控、计划调节、标准控制、市场配置、政策激励、监测监管、考核评价、共同责任”等八个方面,着力将节约集约用地理念贯穿自然资源管理工作全过程,推动实现节约集约用地一体化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完)

  经调查发现,2021年9月至11月间,闫学会针对过往的贪污受贿行为,多次与相关人员进行串供,其中直接与李某联系就多达5次,向李某打听案情,授意其隐瞒事实、在接受询问时为自己树立正面形象。为了对抗调查,闫学会还列出了一张清单,写着要找谁串供。她经过了长时间的准备,一轮又一轮串供,甚至深更半夜开车去别人家商量对策。

  该所长称,在一个科研单位缺乏自主权的体制下,研究所像一个大卖场,课题组只是借这个平台挂靠一下,然后从项目经费里拿出一部分给所里交“租金”。庄辞打了个更形象的比方:“科学家变成了雇佣军。”

  然而,铁证如山,一切掩盖和狡辩都是徒劳,换来的只有错上加错,悔之晚矣。去年9月,闫学会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3个月后,闫学会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并处罚金四十万元。

  4月21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秦刚在“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蓝厅论坛上,也重点谈及台湾问题。他再次向国际社会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这是台湾的历史,也是台湾的现状。

  对加班费,即使签订了协议,同意公司不支付加班费,也不能被法律认可。单位只要违反了法定工作时间标准、超时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就应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李希还表示,针对一些地方和单位公款吃喝、“舌尖上的浪费”不时反弹,贪图享受、讲究排场陋习不改等现象,要及时严肃处理,点名道姓通报。

郑俊颖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