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浪尖”的百亿私募,抛出“史上最大激励计划”

来源: 舜网
2024-06-05 07:36:20

新冠病毒流行期间如何识别危重症?医生详解少妇扣屄屄视频,

  来源:华尔街见闻

  有趣的选择

  面对行业少见的考验,有些公司选择收缩,有些机构选择前进。

  上海一家百亿级规模的量化私募机构,日前就公开了其“合伙人”方面激励计划。

  一石激起千层浪!

  相关机构的激励方案相当“积极”:

  方案提出:重点奖励“未来一年内,对(公司)Alpha做出杰出贡献的投研人员”,贡献一旦被认定,相关投研人员将获晋升为合伙人。

  从激励内容看,除了晋升职位外,亦将根据(员工)实际贡献,发放公司分红/股权激励。

  此外,计划启动后,两位创始人(大股东)对外职务也将变更为合伙 人,换言之,获奖员工奖享有公司的“最高职级(顶级抬头)”。

  仅从书面文字的角度观察,这一激励方案给的相当有“诚意”。

  这会成为业内的一个趋势么?

  启动合伙人计划

  6月3日上午,百亿以上规模的稳博投资通过社交平台发布《你好,未来合伙人》一文。

  该文披露,这家投资机构在日前公司团建活动中,向内部员工宣布启动合伙人计划。

  具体针对人群为:“从2024年6月到2025年6月一年时间内,对稳博Alpha(超额收益)做出杰出贡献的投研人员。”

  一旦投研骨干晋升为合伙人,将获得什么待遇?

  这家私募给出的解释是:合伙人将在人力、算力等方面,得到公司最高级别的支持和投入,亦将根据实际贡献,获得公司分红/股权激励。

  最高级别的“抬头”

  值得注意的是:稳博投资表述该计划启动后,两位创始人的对外职务将变更为合伙人。

  这家私募还表示:创始人更改完对外抬头,新晋升的合伙人则可享有最高级别的抬头。

  话语之间,似乎隐隐的暗示了,成为合伙人的投研团队成员,将在公司事务和分配中享有更高的“话语权”。

  两个创始人“少年成名”

  官方备案资料显示:这家机构的管理规模在100亿元以上,这意味着相关机构的管理规模在行业内排名前列。

  这家机构有两位创始人,郑耀和殷陶,官网资料显示两人都曾就读于上海交大联读班,而且,毕业后即投身量化投资行业,并迅速取得成功。

  其中,资料排名较前的郑耀是联读班和电子系本硕,专注于各类策略算法开发、评估、实现等。

  而另一名创始人殷陶则是联读班和计算机专业本硕博,创立初期曾使用完全自创的方法进行高频交易,获得可观收益。

  长期“平均股权”

  不过,在有关协会的备案资料上,两人的职务设置颇为“有趣”。

  殷陶的最新备案职务为“首席策略”,此前的2014年10月-2022年9月他担任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

  另一位创始人郑耀的职务则为“监事”。

  不过,两人仍是公司大股东,且在稳博投资股权比例上“对等”,各占公司股权的47.5%。

  备案资料还显示,该公司剩余的5%股权由现任法人、总经理钱晓珺持有。

  未来股权会有变化?

  不过,回看稳博投资的公告,或许公司的股权还有进一步变化的潜力。

  根据前述的文章,那些在未来一年内有突出贡献的员工,“将根据实际贡献,获得公司分红/股权激励”。

  但可能分配的股权和分红金额能有多少,相关表述颇为语焉不详。

  业内少有合伙人制

  虽然百亿私募机构“大马金刀”的提出来合伙人制度,但资管业内,之前涉及合伙人“激励”的成功案例并不多。

  这一方面,可能是国内传统商业文化,少有“合伙”的思维,所以,相关机构实践案例不多。

  另一方面,国内私募机构的股权治理,更多的还是依赖于个别创始人的统一管理和决策,“集体沟通”的合伙人制,“商量着办”的决策模式,业内也不多见。

  晒出“320小时劳模”

  另一个有趣的情况是,稳博投资在这份宣布合伙人计划的文章中,提及了一位工作“劳模”。

  该文指出,今年2月份alpha遇到回撤后,公司alpha团队启动了贡献评比活动。其中,第一期获得评奖第一名同事,月度工作时间超出320小时。

  考虑到2月份有春节长假,如果这位投研人员,不占用休息日的话,其每个工作日平均工作近17.8个小时。

  如果整个月不休假的话,该员工每个自然日的日均工作时长也达到了11个小时(按照29天计算)。

  这样的“拼搏”精神,确实相当惊人。

  激励“考验”亟待突破

  有趣的是,稳博投资的成功史相当“独特”且“迅速”。

  根据媒体报道:“2014年,刚刚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学习能力极强的郑耀和殷陶,通过自创的高频策略,在短短的时间内实现了人生第一个“小目标”,并在随后的4年中逐步发展成为商品期货高频策略的头部机构。”

  不过其后,其连续陷入几轮热搜,包括前雇员和公司的薪酬诉讼等等。

  这似乎也是私募行业并不罕见的一个现象。当公司成长、当涉及各方的利益开始增多,如何建立一个长期、可持续、可迭代的激励机制,并保障资管企业持续成长,会是一个重要的命题。

  而启动“合伙人”制度,或许也是一种尝试。

责任编辑:王旭

发布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