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瑞安龙的“船”人:打磨技艺46年 难舍龙舟情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6-11 04:21:00

  中新网温州6月8日电(周健 陈豫州)推刨声、切割声、敲击声此起彼伏……连月来,在浙江温州瑞安五星村的龙舟工坊里,匠人们正赶制着龙舟。其中,瑞安传统龙舟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彭金华,自26岁开始制作龙舟,至今已有46年的经验。

  彭金华介绍道,瑞安传统龙舟形制长约18米,宽约1.4米,分前后十七档,由32名划手和包括舵手、锣鼓手在内的共40人组成。制作一艘龙舟需要经过安龙骨、放横梁、拼接里外浪板、装边板、上龙爪、收档等工序,最后用两根粗竹缆穿过龙舟头尾两端的横梁,绑紧船身,才算大功告成。

  瑞安传统龙舟的制作工艺有着严格的要求。彭金华说,制作龙舟首先要选好材料,必须是坚硬且新近砍伐的杉木,且越长越好,一般选取14至15米以上。龙舟不同部位的选材也各有讲究,中间的龙骨要直,船身两侧的龙爪要弯且长。

  此外,浪板的制作极为关键,因为它位于龙舟底部,关系到龙舟的使用寿命和划行稳定性。制作精良的浪板, 会呈现出“W”形的波浪条纹,兼具美观和实用。由于瑞安龙舟划法特别,在竞赛中不调头,而是划手转身反方向坐,因此还特别设计了踏脚木,以便划

  龙舟的制作不仅仅是技艺上的打磨,还伴随着丰富的文化仪式。比如,制作龙爪的木材必须用红绸束紧,在鞭炮的响声中迎入造船厂,俗称“迎龙爪”。龙舟“上水”前有着不能接触水源的传统,必须选个良辰吉日……这些仪式源自古人对龙图腾崇拜的祭祀活动,多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彭金华回忆,在他年轻的时候,瑞安塘河两岸村村都备有龙舟,民间自发组织的龙舟赛事是瑞安的一大盛事,每每举办都万人空巷,还带动了当地糕点、酒店等生意的繁荣。在瑞安,龙舟是连接村社、促进交流、繁荣经济的一条纽带。

  然而,当下瑞安传统龙舟制作技艺却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困境。彭金华表示,只要有人愿意学习,会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于他而言,龙舟不仅是一种竞技工具,更是瑞安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希望龙舟文化能够一脉相承,让百龙竞渡的塘河继续成为瑞安乃至全国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彭金华如是说。(完)

  明治以来,日本保留了很多东亚文化圈的传统节日,不过都改为了西历,日本的正月是西历的新年。因此,春节祭不仅是外来文化,更是本土文化独特性和多元性的表达,成为中国文化元素与当地文化在互动中产生的地方化-地球化现象。而这些活动要想持续扩大,也有两个条件,一是能够通过传统文化价值凝聚人心,二是能够产生足够的经济效益。

  支撑两种观点的考古证据似乎都能举出一些,对于这个看似矛盾的现象,历史学家许倬云曾提出一个推断:中国青铜工艺,当由西路传入,但传播过程中,中国工匠可能并未得到铸造合金的完整知识,于是各地还是从打造原始铜件开始,摸索青铜技术。而中国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技术相当成熟,能够掌握火候,高温焙制陶器。从制陶工艺发展铸铜技术,有了掌握高温及制造陶模两项条件,铸造青铜的工艺,即不难有迅速的进展了。

  惠州市人社局局长吴嘉明表示,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调整,惠州市各类现场招聘会将陆续启动,全市各级人社部门将在全市范围内持续开展“南粤春暖”系列招聘活动近百场,2月份的每个周末都将在该市花边岭广场开展现场招聘活动。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昆明2月4日电 (熊佳欣)“滇派龙狮历史悠久、特点鲜明、广受欢迎,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加入,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近日,滇派龙狮非遗传承人毕付华接受<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记者采访,分享滇派龙狮的活态传承之路。

  安徽省侨办侨务工作处副处长黄礼杰表示,截至目前,安徽(合肥)侨梦苑累计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外籍专家、留学人员3500余人,国内外院士12人,培育科创新侨类上市公司8家,汇聚侨资及海外留学生企业400余家,产值近420亿元。

冬奥会闭幕式上

陈美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