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未来 美国青年在华开启绿色能源之旅

来源: 悦文天下
2024-06-22 19:53:24

  中新社北京6月21日电 题:看见未来  美国青年在华开启绿色能源之旅

  作者 曾玥

  “我看到未来充满希望。”置身北京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来自美国塔尔萨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的莎拉·唐斯(Sarah Downs)对中新社记者说,“看到中国在清洁能源方面走得有多远,真的很鼓舞人心”。

  20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举办的“未来绿色能源领袖”美国来华夏令营走进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来自哈佛大学和塔尔萨大学的14名师生实地了解中国氢能技术及产业的发展情况。

  莎拉的父亲在天然气行业工作。此次参访期间,她不时与父亲分享在华所见所闻,交换彼此对于美中两国绿色能源行业发展的看法。“对于美国来说,现在最好的选择是与中国等国家一起朝着新的方向前进。”莎拉认为,绿色转型可以推动全球发展迈向新阶段,这其中,国际交流合作尤为重要。

  “如果没有国与国之间的开放交流,我们就不会取得像现在这样大的进步。因此,我会努力与我在中国结识的朋友保持联系,并将我所学到的知识传递给美国的同伴。”这位中文名字叫“戴文丽”的金发女孩憧憬未来能来华工作,“我认为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两国之间传播积极的知识和正面的互动经验,消除偏见与隔阂”。

  戴上VR眼镜,塔尔萨大学能源管理硕士研究生迈克尔·蒂尔曼(Michael Tillman)“徜徉”在氢能源电动车结构构造和运动原理的三维动画空间里一探究竟。“我看到两个氢原子在发动机的内部系统中运行,它们与一个氧原子和电子相结合,产生了驱动汽车的能量。”

  氢能源电动车、燃料电池动力系统自行车、燃料电池无人机、氢燃料奥运火炬……循路前行,展厅内陈列的各式氢能源产品及模型,吸引迈克尔不停拍摄记录。

  “截至目前,氢能源的应用很有前景。”在迈克尔看来,尽管氢能普及还面临待解难题,但地球需要绿色转型,朝着这个方向迈出一步无疑是正确之举,各 国应在绿色转型的知识普及和技术发展中凝聚更大合力。

  作为一名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卡特·瑞德(Carter Reed)对氢装置的发生系统及其工作方式的清洁性印象深刻。

  “这是我在国内看不到的东西,让人耳目一新。”卡特说,此行让他对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有了更为全面、清晰的认识。“直到真正来到这里、亲身体验,近距离看到它,才会真正理解它是如何工作的,它意味着什么。”

  展望未来,卡特希望能进入航空航天工业工作。他对日后的国际合作充满信心,并希望能亲身参与其中,为推动深化两国绿色发展合作献力。

  “当我回到美国、回到课堂后,我将与同学和教授分享我的所见所闻。”迈克尔深信绿色发展与绿色合作的未来,“我相信合作是实现绿色地球的最终关键,就像迈克尔·杰克逊在《拯救世界》(Heal the World)里所唱的那样,为你我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完)

  杨国良密切注意着站台上的“风吹草动”,一旦有旅客左顾右盼、面露迷茫,他便快步上前问道:“您好,请问您是几号车厢?”见到有旅客的行李多或者重,他也毫不犹豫径直前去帮忙。

  当天入境的香港旅客纷纷表示,顺利通关、开心团聚,是大家共同的期愿。

  王烽从小在南方长大。“以前觉得滴水成冰只是一个词语,来了才发现原来是真的。”王烽在门口端了一盆水,不小心洒掉一些,当去拿拖把来拖时,发现已冻成冰了。

  据媒体报道,2021秋季学期,沈阳市126中学7年级学生崔宸溪致信出版社,指出英语课本上的蜜蜂配图配成了食蚜蝇,出版社编辑为他点赞;当年10月,上海市小学生吴叶凡在翻看美术课本时看出书上的“树叶”应该是数亿年前的古生物“海百合”,出版社第一时间将错误进行溯源并上报修订;2022年4月,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的张裕周,发现七年级上册《人文地理》课本中一幅地图里海地所在的位置及周围都被标为“西班牙语”,根据平时的阅读积累,张裕周认为应当是法语,出版社给予肯定……

  “从法理依据来看,当传染病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害减弱,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减轻时,就应当动态调整干预措施的强度,不断提升防控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冠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说。

  而这正是

张雅慧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