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地古代科技文物精品上海展出

来源: 南方网
2024-06-20 05:44:24

  中新网上海6月18日电(记者 陈静)华美婉约的丝绸、庄严浑厚的青铜器、轻柔朴质的纸张、光彩流转的瓷器以及巍峨奇巧的建筑……124件/组来自全国30余家文博单位展品18日起在上海展出,从多个角度展现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深邃。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史,辉煌灿烂的发明创造数不胜数,中国古代科技文明自远古时代开端后,不断积累,历经数千年的持续发展,至明代中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巧同造化——中国古代科技文物精华展”18日在奉贤博物馆开幕。展览共分“天地造物”“溯古撷珍”和“灿若星河”三个部分,带领观众穿行时空铺就的科技文明走廊。

  古代造纸印刷术、古代瓷器制作术、古代青铜铸造术、古代丝绸染织术、古代建 筑制造术,在“溯古撷珍”部分展览中,记者看到了中国古代先民勇于进取、长于思索,在织造、冶铸、陶瓷、造纸印刷、建筑等多个领域,不断突破创新的努力。据悉,这些科技创新为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奠定了技术和物质基础。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与上海市奉贤区文化和旅游局签约,奉贤博物馆与宝鸡周原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院、景德镇御窑博物院、福州市博物馆、扶风县博物馆、高台县博物馆签约,未来各方将在文博展览、文物保护及社会教育等多方面深入开展交流合作,推动文博事业更好发展。

  据了解,除珍贵的文物展品之外,奉贤博物馆还为观众提供了多元丰富的社教活动和互动体验装置。观众可以在展厅亲手触摸数千年前的盘龙城遗址陶器碎片,想象商代先民制作陶器、刻画花纹的场景,用指尖感受千年前水、火、土的交融;也可以参与“妙手匠心”等不同体验活动,尝试深入了解展品背后故事,动手还原古代匠人的神奇手艺;更可以接触到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微观世界探秘等科学项目。奉贤博物馆方面表示,希望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方式,带人们感受中华科技文明发展的灿烂辉煌,体会古代与现代科技交融碰撞的火花。

  在展厅的“文物可接触”互动区域,观众可以将手伸入透明罩中真实触摸陶片文物。据透露,在此区域,共计放置来自盘龙城遗址博物院的5件纹路各异的陶片,观众在亲手触摸文物的同时,可以真切感受历史在文物上留下的痕迹。

  据介绍,展览期间,展厅将持续更新展品,数件“国宝级”珍贵文物会先后来到奉贤博物馆,其中包括有“中华第一灯”之称的西汉长信宫灯、来自故宫博物院的清乾隆皇帝龙袍、宝鸡周原博物院的折觥等重磅展品等。(完)

  半年报显示,2022年5月13日,德琪医药的塞利尼索正式开启商业化,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便实现了5395.6万元的收入。对此,德琪医药表示,塞利尼索获得了KOL将其作为一种具有独特作用的创新疗法的强烈参与及支持。

  (三)内地口岸人员会稽查赴港的非香港居民旅客,持有有效的预约证明方可继续行程。回港的香港居民旅客不受此限。

  “把投资作为连接短期稳增长和长期转模式的连接点,做好了就可以一举两得。”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认为,2023年扩大有效投资仍是中国经济政策重心,尤其在高端制造业、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领域扩大优质投资,将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既有利于短期稳增长,也有助于经济长期转型。

刘奶奶对新冠病毒的反应

  杜安尼说,拜登政府试图调整对古巴外交政策,在特朗普政府的“极限施压”与奥巴马政府的“重归于好”政策之间寻找“一条中间路径”,“但目前,美国对古政策的改变微乎其微”。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青海西宁至四川成都高速铁路的红原2号隧道施工现场,已是一片繁忙景象;在湖南长沙的中联重科挖掘机智造园区内,每6分钟一台挖掘机即可下线,挖掘机全生产流程通过智能工厂和无人化“黑灯产线”控制;看南海之滨的海南加快推进自贸港建设,文昌市的一块面积约为93亩的土地正在进行地质勘查……新年伊始,万象更新,神州大地处处涌动着发展进取的蓬勃活力。开局之年看中国,各地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高思妤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