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油”路 青春“挺进”超深水

来源: 金台资讯
2024-06-11 04:37:36

  驶出青岛,经过长达17天、超1300海里的远航,5月29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葵一号”成功抵达流花油田所在海域。

  由于特殊的圆筒型结构,“海葵一号”重心高、稳定性差,浮于海面极容易发生旋转。任凭6月初的广东海域风浪乍起、乱流涌动,“海洋石油291”船大副宋进鹏带领由船员组成的“新力量”青年突击队,正掌舵在深海,通过对锚系绞车的精准操作,将提前布设于海床的锚腿与12根长达2570米的系泊缆进行连接,稳稳地扎牢这座巨型的“海上油气加工厂”。

  “遇到过各种困难,经历过多重挑战,我们各司其职,把风险考虑全面,作最坏的打算,争取更好的结果。”出征“海葵一号”,宋进鹏感慨,已有近百支来自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不同战线的青年突击队为之奋战。

  20世纪80年代,从寻梦一片蓝海开始,一批批青年唱响劳作的战歌,投身“增储上产”、矢志科技创新、聚力“提质增效”,锻造“深海一号”“海洋石油123”“海油观澜号”等国之重器,将“出于蓝、胜于蓝”的青年精神接力传承。

  今天,青年突击队的旗帜仍旧迎风舒展在“蓝色国土”,就像宋进鹏所说的那样,“走向深水领域的技术创新之路,海油青年突击队的脚步从未停歇”。

  自立自强,迈开能源报国的无畏脚步

  技能大师工作室内焊花四溅,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焊接王牌青年突击队正在为“深海一号”二期工程的水下中心管汇做交付前的冲刺准备。

  这根同手指一样粗细的、超级双相不锈钢海管,被陈坤拿捏得小心翼翼。他的双手左右开弓,镜面焊、自熔焊一系列花式焊接方法娴熟切换,不一会儿,便留下了百余道细微的焊口。

  海洋工程焊接,是建设海上油气平台、铺设海底管线的重要环节。40年前,中国海油第一批女焊工刘桂芝手握一把焊枪苦练超高的焊接技术,成为海油石油焊接行业的奠基人。从此,以刘桂芝为代表的焊工梦之队将闪耀的荣誉接力。

  “老一辈传下来的东西不能在我们这掉链子。”作为青年突击队成员、海油工程技能创新工作室带头人,陈坤和 团队勇闯智能焊接主战场,致力于不断突破海洋石油工业工艺新技术

  2021年6月25日,“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成功投产,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开发建设能力实现从300米到1500米超深水的跨越。此刻,由焊接王牌青年突击队智造的油气汇管如同毛细血管,盘踞在1500米的静谧深海中,源源不断地输送“能源血液”。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焊接王牌青年突击队钻研新材料、新技术,在两年内攻克了超级双相钢小管径等焊接难题,以高标准、高质量先后建设完成“深海一号”为代表的重大工程百余个。

  “它不用维修,至少能为增储上产健康工作30年”,陈坤骄傲地说,每年,海油工程技能创新工作室更新迭代自主技术20余项。

  风平浪静的渤海湾,船舶通航密集、渔业兴旺发达。

  由于水域浅且多重用海等因素限制,渤海湾某些区域不适合建设海上平台,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水下技术创新示范青年突击队自主探索适用于浅水海域的油气开发方案——浅水水下生产系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受限浅水海域的油气田开发解决方案。

  这套系统在国内起步较晚,水下仪控工程师韩云峰介绍,“尤其是一些关键零件仍需依赖国外进口”。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科创青年们决心摆脱国外市场垄断,通过自主创新,逐一击破了水下生产控制系统传感器、阀门、光纤连接器等核心技术应用难题。

  深圳西南约200公里,碧海蓝天之间,亚洲最大的海上原油生产平台——恩平15-1平台矗立于此,它开采的是我国南海东部海域首个二氧化碳气顶油田。

  在地下岩层深处,不但有珍贵的油气资源,也有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开采原油时,这些伴生的二氧化碳会一并采出,“逃逸”到大气中会增大碳排放量。于是,一支“抓捕”二氧化碳的青年突击队应运而生,重点研究“二氧化碳地质封存”。

  无相关经验借鉴、无配套技术支撑,留给方案设计的时间只有两个月。时任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的油藏工程师孙晓娜和队员们迎难而上,白天查资料、看文献,请教各大高校和研究所的专家,晚上调模型、跑方案、定思路,经过仔细梳理和论证,仅用1个半月就完成了二氧化碳封存方案研究,迈出了国内海上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的第一步。

  擎旗远航,赢得来自国际的“信任票”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仪实践中,中国海油青年突击队列阵而出,切实为维护全球能源安全、促进全球能源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在伊拉克米桑,跨越6000余公里,中国200余位海油工人建设中伊能源合作标志性项目——米桑油田。

  十年前,年仅25岁的中国海洋石油国际有限公司油藏工程师李长勇着手参与项目建设,他摩挲着一张张资料图纸,第一次认识了米桑油田:“老油田当时的日产量仅8.8万桶,基础设施破败不堪,正常运转都很困难。”

  中方建设者做好了让它改头换面的准备。“海外大庆”青年突击队遭遇世界性难题,“中东地区油田类型以碳酸盐岩为主,注水开发难度极大”,李长勇回忆。

  凭借着多年经验积累,中方工程师为米桑油田制定了一套碳酸盐注水的特色技术方案,效果超过国际同行水平和伊方预期。如今,米桑油田成功实现从日产8.8万桶到30万桶的历史性跨越,成为当地发展石油经济的重要推动力。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扬帆远航,从马六甲海峡出发,抵达非洲和中东,跋涉至太平洋彼岸。青年突击队还研发了油田工具、油田化学品等不少有助于油田高效开发生产的“法宝”。

  集中国智能制造于一身的发明创造,不少出自“海龙”品牌建设青年突击队之手。他们推动完井防砂、智能注采等多项关键技术实现国际“领跑”,深水油气田化学药剂打破国外垄断,实现油化学品海外市场“零”的突破。

  谈及对标甚至是领先世界一流工艺水平,“海龙”品牌建设青年突击队周战凯认为:“也许我们在某些领域仍有欠缺,但没关系,我们是青年突击队,努力要把这些东西弥补上。”

  美国出台的所谓“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UFLPA)于2022年6月21日正式生效。由于该法案采用“可反驳的事实推定”机制,执行必须依赖相关操作指南指引。为保证该法案的实施,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发布了操作指南。值得注意的是,操作指南的制定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可根据“美国优先”原则随时随意进行调整,从而服务于美国政府的战略需要。毫无疑问,美国政府企图将该法案变为操控全球价值链的“指挥棒”。

  从这段宣传片的剧情内容,也可以看出海军有关部门埋下这个彩蛋费了不少心思。影片从名为李志飞的海航飞行员高中毕业报考进入海军航空大学、一步步接受初教-6、教练-9教练机的逐级培训,再到驾驶歼-15舰载战斗机在航母上着舰,描绘了中国海军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完整成长经历。在影片最后,教官向已经成长为成熟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李志飞发布新命令:“今天是你的新任务,新挑战,祝你圆满完成任务”。李志飞回答“是”,随后朝着一款新战机走去。

  美国“政治新闻网”也称,如果中国向俄罗斯提供武器,就可能完全改变战场形势,使战斗朝着有利于俄罗斯的方向发展,这一可能性是美国及其盟友力图避免的。

  美国媒体更是“绘声绘色”描述中国向俄提供武器清单。《华尔街日报》援引“匿名官员”的话称,“中国将出售巡飞弹和轻步兵武器及弹药给俄罗斯”。CNN称,“中国军工企业正秘密向俄提供直升机、导弹等武器零部件”。CNN甚至放言,“五角大楼已拍摄到中方向俄发货的印有军用标签的箱子”。

  就在几天前,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当地时间24日发布题为“中国战机与美国海军军机在南海(上空)对峙”的报道进行炒作,曝光美国军机带上美媒记者窜扰中国南海岛礁时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无线电警告一幕。有军事观察人士表示,类似视频恰恰反映出美方是导致南海局势紧张的根源,美军机“不远万里”到中国家门口频繁挑衅滋事,这种“寻常的周五”也恰恰展示出美军经年累月在南海进行的高强度抵近侦察。

  兰恒斌长期在吉林大学工作,2016年1月跨校到东北师范大学任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今年2月履新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裘新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曾任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副社长,解放日报党委书记、总编辑等职,还曾任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广播电视台台长,上海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等职。2021年11月,裘新转战高校,任复旦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今年2月执掌复旦大学,任学校党委书记。

林嘉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