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生态种植富村民

来源: 砍柴网
2024-06-16 13:24:54

  【新春走基层】

  “再拿20个菜筐来!大伙儿加把劲,送菜进城就要赶个新鲜!”新春时节,春寒料峭,水雾弥漫。天刚亮,蔬菜种植大户林世平就忙碌起来,在生态蔬菜基地“调度”务工村民采收芹菜。

  位于涪江两岸的重庆市合川区铜溪镇弯桥村,是一个现代化生态蔬菜基地,35个蔬菜温室大棚“列阵”江边,在晨雾中蔚为壮观。记者随同弯桥村党支部书记陈兆福依江而行,一路所见都是村民忙碌采收的景象。

  “这些年,村里的产业大多布局在江边,村民‘靠水吃水’兴产业, 腰包越来越鼓了。”陈兆福说,弯桥村现有200多名村民就近务工,“只要肯出力,不愁没钱

  沿江前行,记者很快来到刚建成半年的鱼菜共生项目基地。透明敞亮的基地大棚,一侧鱼儿游弋,另一侧绿意盎然。

  “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这边鱼儿逍遥游,那边蔬菜绿油油。”站在直径达8米的智能养鱼池前,基地负责人用“打油诗”介绍这种新式养鱼法:智能设备将鱼池中的水过滤后,直接提供给蔬菜作为营养液,被蔬菜吸收脱肥后的营养液又流回鱼池,供鱼生长。

  临近中午,大雾散去。沿江返回弯桥村村委会,陈兆福给记者算起了村里的收入账:“村里新增了村集体经济组织入股的鱼菜共生项目后,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60万元,户均年增收3500元,预计今年还会有更多的收成。”

  回想3年前,弯桥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仅有5万元。如今,村里的产业壮大起来了,有南美白对虾养殖、稻渔综合种养、蜂糖李种植等一批产业项目,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了10多倍。

  “我们要因地制宜发展产业,让村民的腰包更鼓、村里的家底更厚、百姓的日子更甜。”陈兆福信心满怀地说。

  《汉语新词语词典(2000—2020)》由中国传媒大学应用语言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侯敏编著。正文收录了2000年至2020年间产生的以汉字开头的新词语4263条,尤其关注人工智能、信息处理、生物医药等新兴科技领域的词语。

  突出企业主导作用、加大资源要素支持、发挥支柱产业优势,各地牢牢把握创新这个第一动力,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充分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

便是台山著名的“一煲三吃”。

2019年初,

  此外,要坚持适地适树,科学选择树种,包括乡土阔叶树种、珍贵树种、油茶和竹子等;坚持科学绿化,坚决防止乱砍滥伐、砍大留小、砍阔留针、砍优留劣,杜绝大面积更换树种,坚决反对“天然大树进城”“一夜成景”“只搞奇花异草”等急功近利行为。

  本报记者 侯捷宁

刘子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