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东站高架候车层首块混凝土结构封顶

来源: 新浪新闻
2024-06-05 11:18:45

  中新网西安6月4日电(记者 张远)经过参建人员近15小时的连续浇筑作业,西安东站高架候车层首块混凝土结构4日顺利封顶,标志着西安东站建设局部进入高架站房候车层施工阶段,为后续工程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西安东站位于西安市高铁东城中央商务办公核心区,是集高铁、普铁、地铁、公交于一体的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车站车场总规模13台27线,其中西渝高速场5台9线,西武高速场4台8线,西康普速场4台10线,预留城际场。同时,车站还配套设置动车运用所、走行线、普速存车场等设备设施。车站建筑总规模为39.4万平方米,其中站房10万平方米,整体建筑气势恢宏,寓意“秦山渭水、丝路长安”。屋面采用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菱形形态,展现了“八百里秦川”的恢弘气势。

  西安东站作为国内首个在台塬地形实施配套交通的大型铁路场站,参建单位多且工程接口复杂、施工组织难度较大。为做好现场施工组织,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建设部积极借鉴广州白云站、南昌东站、雄安站等全国铁路先进站房建设经验,组织参建单位编制《西安东站创建精品工程指导意见》,持续组织优化站房站场客服设施、生产生活房屋、综合维修工区、普速存车场功能布局,组织召开西安东站标准化建设现场会,为确保西安东站创建精品工程打造坚实基础。

  此次率先浇筑的高架层采用“钢骨混凝土柱+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结构体系,首块高架层顶板为高大模板体系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单次浇筑方量大,质量控制要求高,施工难度大。

  据悉,为确保此次浇筑施工顺利推进,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站改扩 建工程指挥部靠前指挥、科学组织,带领施工、监理、设计、检测等单位抓全局、控节点,紧盯安全质量管理,第一时间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全力推进现场施工开

  据介绍,西安东站的建设始终围绕“畅通融合、绿色温馨、经济艺术、智能便捷”的新时代客站建设总要求,推行绿色智能环保设计,大量采用绿色节能新技术,在站房屋顶和雨棚可设置9万平方米光伏发电系统,实现大部分运营使用电能的自给自足,其可以提供的光伏发电量占本项目变压器总装机容量的比例达5%左右。通过侧面采光和天窗采光,有效降低客站的系统建造和照明能耗;利用地形风场、被动式通风等,大幅减少主动式制冷能耗。

  同时,为了方便旅客接驳出行,西安东站站内共引入西安地铁5号线、12号线、15号线、21号线4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西安市绕城高速、三环快速路、210国道等主要交通通道衔接,公路交通四通八达;铁路和市政配套工程充分利用站场空间,紧凑布设各类接驳交通功能区及旅客换乘空间,共同构建一体化综合客运枢纽,实现接驳换乘功能空间直接连通、集约布局,高铁、普铁、公路、城市轨道畅通融合。

  西安东站作为西北地区特大型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建成投用后,车站旅客年发送量预计将达到3650万人次,将极大缓解西安铁路枢纽客流压力,对提升西安在全国铁路网中的区位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完)

  《楼兰考古调查与发掘报告》是一份迟到了35年的考古报告,作者是已故著名西域史专家侯灿先生。2019年,侯灿的夫人在家中发现了一个沉重的牛皮纸袋,上面写着“楼兰考古调查与发掘报告”,时间定格在1987年3月。当年,这份考古报告曾因“缺纸”等原因无法出版,一度被遗忘,直到2022年才得以与公众见面。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朱玉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楼兰考古报告的迟到,体现的是当时中国学术文化事业的落后状态。改革开放以来,学者强烈的事业心得到激发,但出书无门却是常态。这种状况,已彻底改观。

  李青深知,客机交付只能说明型号研制合格,最终成功取决于能否真正进入市场,使各商务航空公司持续顺畅、安全高效地开展商载运营。“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堡垒要攻克,需要我们齐心协力向着飞机产品品质、品牌形象的更高目标努力拼搏。”李青说,后续将在持续提升产品品质上下功夫,奠定规模化系列化发展的基础,“我们要一茬接着一茬干,用青春和热血谱写大飞机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24小时的守护,还在许许多多的医疗机构发生。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柏林12月31日电 (记者 马秀秀)德国总理朔尔茨12月31日晚发表新年致辞。他在致辞中表示,2022年是艰难的一年,呼吁德国民众在新一年继续团结一致。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宁波1月1日电(记者 林波)“在浙江宁波一个漂亮的小镇上买了房子,2023年还打算带着爱人回台湾登记结婚,开启人生的新旅程。”近日,来自台湾的宁波交响乐团长号演奏员王鹤龄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大陆创业创新的他,因为一段音乐情缘,实现了爱情事业“双丰收”。

  自2020年被列入民心工程以来,上海城中村改造全面提速,将于2032年彻底改造完成。这无疑是一项浩大工程,资金需求大、资金平衡困难。在地方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拓宽社会资本渠道,让城中村改造可持续,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议题。由地方民企主导,总投资118亿元的徐泾老集镇改造,或许是值得参考的蓝本。

张慈瑄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