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期货:5月15日农产品日报

来源: 证券时报
2024-05-15 10:18:43

  蛋白粕:

  油脂:

  周二,DCE生猪期货主力合约LH2409开盘价18175元/吨,收盘价18120元/吨,跌55元/吨,跌幅0.30%,最高价18265元/吨,最低价18030元/吨,结算价18135元/吨,总成交量47815手,持仓74003手。目前全国外三元生猪出栏均价为15.09元/公斤,较昨日下跌0.01元/公斤,最低价新疆13.93元/公斤,最高价广东15.87元/公斤。据Mysteel农产品监测的81家样本屠宰企业总屠宰量为112736头,环比增加0.34%。屠宰开工率为28.12%,环比增加0.08%。全国2-3cm膘厚白条猪肉价格为19.21元/公斤,较昨日价格下跌0.07元/公斤。部分白条批发市场今日到货7175头,较昨日持平。全国猪价涨跌调整,南方稳弱为主,北方偏稳向好;北方集团场出栏量速不减,市场二次育肥补栏操作仍在但积极性减弱,不过养户仍有一定惜售挺价情绪,行情整体小幅走强;南方市场供给压力仍大而需求向好程度有限,规模场整体走货情况一般,行情僵持维稳走弱,明日行情或大稳小动为主,局部存反弹预期。关注集团场出栏节奏及二次育肥市场动态。整体来看,生猪期价领涨,五一节后现货止涨回落,基差走弱。技术上,生猪9月合约60日均线对猪价形成支撑,短线操作关注均线系统的支撑性作用,长线多头可继续持有。

  周二,鸡蛋期货价格回调,主力2409合约跌幅1.37%,报收3958元/500千克,主力合约连续两日回调。鸡蛋现货止涨,卓创数据显示,昨日全国鸡蛋价格3.79元/斤,环比涨0.02元/斤。其中,宁津粉壳蛋3.7元/斤,黑山市场褐壳蛋3.6元/斤,环比持平;销区中,浦西褐壳蛋3.82元/斤,环比持平,广州市场褐壳蛋4.28元/斤,环比涨0.28元/斤。终端市场需求平稳,销区各市场随销随采,因产区蛋价上涨,部分销区上调销售价格。随着蛋价持续上涨,贸易商备货趋于谨慎。基本面方面,供给延续增加,但趋势相对平稳,在三季度季节性需求提振作用下,鸡蛋现货价格将出现反弹。但短期梅雨季不利于储存,5月中下旬鸡蛋现货价格存在下行预期。建议中长期多单逢低入场,短期梅雨季存在回调可能,短线以波段交易为主,关注现货价格波动与市场情绪变化。

  周二,玉米主力合约震荡以小阴线收盘,期价上行进度放缓,短期呈现震荡表现。目前,东北地区价格偏强运行,基层粮源不多,农户要价坚定,贸易商对自然干粮收购积极性较高,且部分地区直属库小幅提价促收,市场整体看涨情绪偏强,贸易商存持粮待涨心态,低价惜售,产区价格小幅上涨。华北地区玉米价格整体延续上涨趋势。山东深加工企业玉米到货车辆维持低位,深加工企业玉米价格继续上涨10-20元/吨。河北个别企业上调,河南部分企业上调。基层购销相对平稳,随着小麦上市临近,市场主要关注点向小麦集中,加上市场整体心态转好,玉米出货量减少,与4月份不同,玉米价格的上涨对粮源的带动效果一般。销区玉米市场价格稳中偏强运行。沿海港口地区受期货价格上涨影响,贸易商挺价情绪增强,报价上涨10-20元/吨,下游提货以订单为主。内陆地区报价趋稳,但议价空间有所缩窄,低端价格上浮,饲料企业库存时间30-35天左右。技术性指标显示,玉米主力合约价格40日均线对短期价格提供支撑,价格区间上移。玉米主力合约短线指标关注2500元整数压力附近的价格表现,中期价格呈现偏强预期。

责任编辑:李铁民

  为研制第一艘国产大型邮轮,从设计规划、工艺工法到现场管理,中国船舶集团(以下简称中船集团)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的工程师几乎全面革新了此前的造船技术。

  王力安防制造基地生产总监李廷钱是80后,来自云南。2000年,年仅18岁时,他只身一人来到永康。到永康第一天,他买了一瓶红茶,吃了一顿饭,兜里就只剩5块钱了。第二天,他跑到王力工厂门口排队应聘。时隔二十多年,他还清楚记得那天下着小雨,起码一百多人排成两排,全是年轻小伙子,等着工厂来挑人。“当时工厂很难进,有的还要找关系,招聘的人看看手,看看体型,最后就挑了二三十个。”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副教授黄瑜长期关注制造业机器换人,据她观察,智能化并没有提升工人的技术能力,反而呈现“去技术化”。自动化缩短了技能培训的时间,劳动分工也出现了变化。“机器换人”以后,普通工人就负责简单的上下料,技术员负责机器人的调试与维护。

  随着国内各家船厂订单增多,“提高生产效率”成了不得不解决的现实问题。当时中国占据劳动力成本优势,但劳动效率低、造船周期长,仅为日本劳动成产率的1/23。

  2023年春节假期刚结束,以“冷”开年的上海终于迎来暖阳。长江入海口南侧,一艘未完工的白色巨轮安静地伫立在船坞中。走进巨轮内部,三千多名工人正在抓紧时间施工。还有一百多天,中国建造的第一艘大型邮轮即将出坞。

  在国际邮轮市场重心逐渐东移、亚洲邮轮经济快速发展的十多年中,手握全球绝大部分船舶订单的亚洲船企却用惨痛的教训证明了:大型邮轮的设计建造与其他船舶的理念是完全不一样的。

叶胜群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