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自成:中国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完善

来源: 中华网
2024-06-23 08:05:26

  中新网合肥6月21日电(记者 张强 张俊 韩苏原)全国残联原副理事长相自成21日在安徽说,中国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完善。截至目前,中国共有90多部国家法律和50多部行政法规涉及保护残疾人权益的条款。仅2018年至2022年,在《民法典》等33部法律法规中规定了保障残疾人权益的内容。

  当日, 由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主办的“全面依法治国与人权保障”专题研讨会在安徽合肥召开。来自中国多个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人权领域专家学者和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理事、特邀理事等近百人参会。

  据介绍,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是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残疾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对他们的合法权益保障程度如何,是检验一个国家和社会人权状况和社会文明程度的试金石。依法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也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自成说,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努力实现“平等、参与、共享”的发展目标离不开法治的环境和基础。如今,中国残疾人法律保护得到全方位加强,多措并举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残疾人法律服务得到有效提升。

  截至2022年底,全国司法行政机关依托地方残联建立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就达2526个,初步形成了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格局。广泛开展残疾人法治宣传教育,有效提高了残疾人的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

  此外,中国还积极向世界展示残疾人人权保障的成绩。中国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认真履行《残疾人权利公约》、尊重和保障残疾人人权取得的重大成就。中国残联积极推动相关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21年10月批准《马拉喀什条约》,配合中央宣传部(国家版权局)推动出台《以无障碍方式向阅读障碍者提供作品暂行规定》,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在国际版权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相自成认为,今后很长一个时期,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将发生很大变化,残疾人的需求将从救济类为主逐步向多元化方向转变。特别是伴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和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大力推进,残疾人社会融合程度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接受教育、进入工作场所、参与社会活动,残疾人需求类型将逐步与社会公众趋同,全面发展,平等、参与、共享,已成为普遍要求。

  “这对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要重点从立法、法律实施、法律服务、法治宣传教育、依法履职等重点任务,推动残疾人权益保障取得新成效。”相自成说。

  相自成建议,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要不断加强残疾人权益保障。以平等和特殊保障为主线,进一步推动完善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体系;以实现公平正义为目标,进一步协调促进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的实施;以政策维权为抓手,进一步改进提升残疾人法律服务质量,不断改进对残疾人的法律服务;以提升质量为要求,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对残疾人的法治宣传教育。(完)

  中国驻苏丹使馆提醒在苏侨胞和中资机构人员关注局势变化,保持警惕,加强防范,游行示威期间减少外出,不参与、不围观、不拍照,不前往或接近军政机关、宗教场所、交通枢纽等人员易聚集地点,远离临街房间或窗户。如遇突发紧急情况,请及时报警并向使馆报告。

  在信用培育行动中,将共同探索企业税务合规建设工作,促进民营企业主动税务合规。

  公开资料显示,成立于2007年的蓝天救援队是中国民间专业、独立的纯公益紧急救援机构。<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8日在武汉天河机场T3航站楼看到,已有多地蓝天救援队队员在此集结。队员携带的救援设备包括专业破拆、顶撑工具,以及生命探测仪、热成像仪、医疗救治及卫星电话等设备。

  宋少丹介绍,希望主办方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郑州城市品牌塑造,全方位展示好城市形象,不断增强郑州城市吸引力、影响力、竞争力,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到加快健全中小企业法规政策体系、加大纾困帮扶力度,相关部门进一步明确政策,提振信心。

  回首三年,面对世纪疫情,党中央科学果断决策,形成统一指挥、全面部署、立体防控的战略布局,正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全国一盘棋,展现出抗疫情、化危机、应变局的强大效能;

李际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