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西宁去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4.8%

来源: 川观新闻
2024-06-18 10:10:44

  中新网西宁2月1日电(祁增蓓)“2023年,西宁市清洁取暖改造20万户,城区清洁取暖率98.2%,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6天、优良率94.8%,‘西宁蓝’让我们引以为豪,随手一拍就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青海省西宁市人民政府市长石建平1日在西宁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表示。

  青海省省会西宁是青藏高原规模最大的城市,常住人口达248万人,是“三江之源”和“中华水塔”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服务基地和大后方,同时也是全国首个入选“无废城市”试点的省会城市。

  当日,石建平在作西宁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时介绍,2023年,西宁市全面完成前两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实施河湟地区生态保护修复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南北山四期绿化等重点生态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1平方公里,完成国土绿化28.7万亩,森林覆盖率37.4%,草原综合植被盖度62.3%。

  同时,西宁市启动了第七污水处理厂、北川生活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三污扩能、六污提质建成投运,市区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提升至近60万吨;积极融入碳交易市场,探索搭建“碳积分”平台,减排二氧化碳23万吨。

  “过去一年,我们统筹把握‘系统性、整体性’的工作原则,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底色更加厚重。”石建平介绍,2023年,西宁市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率先在青海省试点绿电溯源认证机制,全国最大装配式污水处理厂——湟乐污水处理厂建成通水,湟水河 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及以上

  石建平表示,2024年,西宁市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积极创建国家植物园。强化林(草)长制功能作用,编制自然保护地专项规划,保持好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原真性;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常态化“清四乱”,持续改善水生态水环境,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此外,西宁市将开展空气质量达标与碳排放达峰试点,推进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双控”,提升重要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实施工业、能源等六大领域碳达峰行动,推动绿色制造、技术创新、集成应用,严控“两高一低”项目准入,创建一批绿色工厂和绿色产品,争取让城镇绿色建筑占比达到98%。(完)

  一位从其他知名手机切换为苹果手机的用户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为何更换了品牌:“最近买了一款某品牌的新机后,发现速度有点慢,而且反映类似问题的不止我一个人。新机反应慢的问题无法解决,无奈之下只能换了一部苹果手机。”

  在福州主会场之外,福州海峡交响乐团联合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哈尔滨交响乐团、深圳大剧院爱乐乐团、中国广播电影交响乐团等乐团,以及香港歌剧院等港澳台的艺术家,在各地同步演出,共同奏响“回家的呼唤”。

  “旧模式下一天内出让,如果没有开发商拿地,为避免流拍、为维护地价,就需要国企和城投托底。新模式设置3个月的较长周期,可以给开发商充足的时间,也给地方政府勾地、招商引资充足的时间。”李宇嘉也认为。

  昂然立起,向春天而行。立春,动起来,大自然的春天美丽画卷开始铺展;立业,拼起来,新征程奔腾的壮美乐章已经奏响。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东风带雨,送来湿润,助力生命成长;阳和暖气,送来温暖,帮助种子发芽。立春一日,百草回芽,奔跑出瑰丽灿烂的春天;一年之计在于春,拼搏出事业的繁荣春天。春已归来,我们一起动起来,拼起来,向上、向前,向未来!

  1996年,石家庄市灵寿县幽居寺释迦牟尼佛像头部被盗割,流失境外。2014年,星云大师接受信众捐赠一尊汉白玉佛首,经中国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摸排比对和鉴定,最终确定为幽居寺被盗佛首。

  <strong>【社评】“灵魂砍价”后,更期待物业服务的质价相符</strong><br />

陈明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