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声音的女孩》用图画书向世界讲述中国儿童故事的真善美

来源: 砍柴网
2024-06-02 11:38:17

  中新网上海11月19日电 (记者 应妮)“关照儿童命运——用图画书讲述善良的中国故事”为主题的创作者沙龙日前在第十届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举行。

  《寻找声音的女孩》改编自作家殷健灵的小说《象脚鼓》,这是一本以中国听障舞蹈家邰丽华的成长经历为蓝本的儿童图画书。殷健灵用诗意化的语言讲述了失聪女孩小米是如何感知声音,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成长为一名舞蹈家,赢得世界喝彩的故事。华人艺术家郁蓉凭借这本书的绘画获得了“卡内基插画奖”短名单提名奖。

  该书关照了特殊儿童的生活,呈现了他们在成长中的困境与快乐,也展现了他们看似“不足之处”背后的新的可能性。一个讲述中国孩子故事,融入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图画书,也打动了世界的读者。

  在写作之前,殷健灵除了和邰丽华及其家人、老师有过深入交流,也走入了听障人群的世界,“他们把我带入了一个我原先没有想到的世界”。比如,她发现“聋人”有优于一般听人的视觉感知力,“他们的视觉比听人发达的多,他们对色彩尤其敏感,也能观察到事物的细微变化。”

  郁蓉坦言最大挑战是如何在画中呈现声音,最后解决方法一方面是用自然中的物品以多种颜色进行呈现,另一方面就是用声波的几何形态来呈现,比如鱼游的水波,象征声音的波纹。在书中她还采用了大量的中国剪纸艺术,“剪纸艺术千变万化,剪完了拎起来,可以透过它呈现出鱼游动的波圈、倒影,有着一种令人眩晕的美。”

  郁蓉说,“创作这类作品,我最大感受就是成长,完善了我自己的人生旅程。”而记者出身的殷健灵,强调了对不同生活和人群深入了解的重要性,“用宽广的胸怀接纳和自己不一样的人和事,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

  在活动中,殷健灵和郁蓉强调她们关注的不仅是儿童故事的表面,而更是从内心 真诚而来,关注儿童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完)

  对于“什么是正常”的提问,王晓东说,“就像北生所模式与国外大部分研究所模式没有本质区别一样,大家不觉得北生所有多么独特,就是一群科学家在好奇心和荣誉驱动下去做自己的事,他们在意的也是中国顶尖的学术水平能产生怎样的国际影响力,而不是自说自话。”

  辛敏超于2014年6月至2016年11月任五常市委书记,后任双鸭山市委常委、副市长,黑龙江省发改委党组成员、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等职,今年2月1日通报被查。

  迷迷糊糊接通后,对方又哭又喊地报喜。一听是找到了孩子,他也兴奋得睡不着,两个人又絮絮叨叨聊了起来,等聊完对方那边的情况,时间又过去了两个小时。

  锦州这座东北四线工业小城,十年人口净流出达42万人,在辽宁省排名第一。留下的人就业机会少,工资不高,房价却不低。看似安逸的背后,各行各业的人内心都同样焦灼不安。

  持续出圈的淄博,似乎解锁了“流量密码”,成了热搜榜上的常客。这也让这座城市的所有细节都暴露在高倍显微镜下,被抽丝剥茧细细审视。

  张罗分析,这或许和当下淄博客群有关。淄博烧烤出圈,前期到访群体主要是大学生,后期为周边城市短途游客,“以一日游、两日游为主,吃一两顿烧烤,周边转一圈就走了”。

李珮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