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构筑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国际论坛)

来源: 金融界
2024-06-02 02:54:38

  日前,2024“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正式开幕。相关活动持续深入开展必将掀起双方人文交流合作的新一轮热潮,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奠定更加深厚的民意基础

  中国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人文相通,友好交往源远流长。自1991年中国和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以来,双方始终彼此尊重,平等相待,走出了一条团结奋进、合作共赢之路。作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成功和最具活力的伙伴关系,中国—东盟合作对推进地区繁荣发展、引领世界经济复苏、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中国已与老挝、缅甸、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东盟国家就共建双边命运共同体达成重要共识,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持续推进,已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

  人文交流是中国—东盟关系中除政治安全合作、经济合作之外的第三大支柱。多年来,双方在文化、旅游、教育、智库、媒体、体育、青年等领域交流合作不断开花结果,双方人民常来常往、相知相交,命运共同体意识逐步深入人心。2023年9月,在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10周年之际,中国和东盟共同宣布将2024年确定为“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日前,2024“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正式开幕。相关活动持续深入开展必将掀起双方人文交流合作的新一轮热潮,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奠定更加深厚的民意基础。

  加强人员往来,拉紧民心纽带。民心相通是最基础、最坚实、最持久的互联互通。近年来,中国和东盟不断创新人文交流机制和平台,人员往来更加便捷。不久前,中国与泰国签署互免签证协定,该协定将于3月1日正式生效。中国同新加坡宣布达成30天互免签证安排,马来西亚对中国公民实施入境30天内免签政策。这些措施将促进双方人员往来,让中国和东盟国家人民心贴得更近。

  促进青年交流,赓续传统友谊。青年是中国东盟关系的未来。中国与东盟各国开展了多层级、多领域教育合作。双方互派留学生人数超过20万人,东盟大部分国家已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42所孔子学院和39个孔子课堂在东盟国家落地。相信通过中国—东盟青年交流周、中国—东盟菁英奖学金、鲁班工坊等平台以及“中国—东盟千校携手计划”“万人研修研讨计划”等项目,双方青年交流将更加密切,为传统友谊薪火相传积蓄后备力量。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国和大部分东盟国家同属发展中国家,都处在民族复兴和国家发展的重要阶段。双方将继续加强在治国理政、减贫、反腐、绿色发展、公共政策等领域交流互鉴,做现代化道路上的同路人和好伙伴,共同书写和而不同、和合共生的地区发展新篇章。

  中国—东盟中心是中国和东盟十国共同成立的唯一政府间国际组织。2024年,中心将继续落实好中国和东盟领导人重要共识,发挥一站式信息枢纽和活动中心的桥梁作用,以2024“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为主线,举办青年、教育、文化、旅游、媒体等多领域交流活动,为凝聚中国和东盟各界友好力量、加深双方民众相互了解与友谊、促进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深入发展、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为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

  作者:史忠俊

  开局之年看中国——

  2022年12月31日,在广西境内的贵广高铁阳朔段和三江县段,南宁铁路公安局柳州公安处民警正翻山越岭,在陡峭的小路上徒手攀爬,对隧道附近的重点设施设备和防护栅栏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和线路的安全稳定。贵广高速铁路是中国“八纵八横”高铁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途经断层、岩溶、高峡深谷等地貌,全线桥隧占比83%。新年到来之际,这些守隧人仍坚守在寂静的岗位,确保旅客平安。

  气温方面,今年“一九”期间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跃,不少地方气温都较常年同期偏低。不过昨天开始进入“二九”,冷空气势力偏弱,各地气温将在冷空气间歇期明显回升,偏暖将成为主流。

  国际和国内监测数据证实,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致病力和毒力相比原始株和其他关切变异株显著减弱。这也是将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的一个重要依据,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中强调,要强化疫情监测与应对,动态追踪国内外病毒变异情况,评估病毒传播力、致病力、免疫逃逸能力等特点变化,及时跟踪研判并采取针对性措施。那么“乙类乙管”后,新冠疫情监测、数据收集、报告等方面和“乙类甲管”时相比有哪些变化呢?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01/48/4869677985917356812.jpg" alt="" />

  2016年,黄文秀毕业后返乡工作。2018年3月,她又主动申请到条件艰苦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一年多时间,黄文秀带领干部群众帮助全村88户418人脱贫。直到遇难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她还在开会讨论村里工作,查看被山洪冲断的农田灌溉渠道……

黄郁翔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