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小学生自学网>> 资料库>> 教育文集

刘宪华 李振村 对话新语文主题阅读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23日 点击数:
 
刘宪华,《新语文主题阅读》读本主编。曾任吉林省第十届人大代表,吉林省科研型名校长,2003年作为特殊人才被深圳市引进。主要代表作品有《激发生命的力量》《刘宪华教育思想演说》等。
  
                关于“新语文主题阅读”的对话
                    ———深圳市宝安区黄田小学校长刘宪华访谈录
  
                《小学语文教师》记者李振村
  
  李振村:你们学校数年前就开展了一项名为“新语文主题阅读”的实验,并且编辑出版了《新语文主题阅读》读本。最近我看到了这套书,不由眼前一亮:整套读物选文精当、设计精美,让人爱不释手!一所小学,为什么会有如此气魄完成这样大的工程?
  
  刘宪华:与其说我们在编《新语文主题阅读》这样一套读本,不如说我们是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的小学生主题阅读的行动研究。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外阅读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已经人人皆知;《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年级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并且特别在“实施建议”中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然而,当前学生真实的读书状况距离“课标”的要求还有很长一段距离。首先,很多老师只有“国家课程”的概念,而缺乏校本课程概念,更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仍然把教材当成是课程的全部,缺乏大语文、大教育、大文化的意识。其次,现行语文教材(人教版)每一学期只有八个单元,每个单元只有四篇课文,这样一种状况自然无法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而另一方面,浩如烟海的名家名作,又让学生的阅读犹如老虎吃天,无从下口。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一座桥,让学生从教材出发,通过这座桥走向文化专题式的研究性学习,继而进入人类文化的浩瀚大海。在我们学校,我们精心搭建的这座桥就是“新语文主题阅读”。
  
  “新语文主题阅读”从阅读的角度来讲,是一种方法;从大教育的角度来讲,是一种文化建构。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精心编辑了《新语文主题阅读》读本。这套读本在准确提炼教材的单元主题,在教材的基础上,每一单元又补充了八篇文章。用“单元主题”这条主线,将散落在书海里的美文按主题串起来。
  
  李振村:从课文延伸到主题阅读,再到专题性探究,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循序渐进的,学生的文化视野是不断打开的。这已不仅仅是课外阅读,更是探究性学习,是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那么,能具体谈谈你们的《新语文主题阅读》读本有什么特点吗?
  
  刘宪华:当前同类读物比较多,但存在一些问题:有的读物选文更多地关注人文性,但却没有和教材单元主题相联系,读本的“课程特点”不突出;有的读本能够与教材同步,但是训练的功利性非常强,缺乏文化味。我们的新语文主题阅读研究,既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关注相关教学因素的渗透;既强调人文滋养,又注重语文能力的训练。
  
  一是与教材配套。正像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说:“编者之所以这样设计,是为了便教利学,利于举一反三,方法是在课堂上得到的(这叫得法于课内),而阅读能力则是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最终形成的(这叫得益于课外)。”
  
  二是主题人文化。一个主题就是一个窗口,是孩子们眼中一个趣味盎然的大世界。我们根据学生喜爱机智、神秘、温情、时尚等心理特点,拟定充满智慧、饱含温情、神秘有趣、时尚平实的主题。如:一年级的“爱住我家”“聪明的孩子”,五年级的“神奇的西部”“行走在信息时代”,力图使这些主题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与学生的精神世界相融通,使学生受到智慧启迪、情感陶冶。
  
  三是体例设计突出文化味和学法因素,强调自主感悟。据此我们精心设计了下面的板块———
  
  单元导读。每个单元前都编写一段活泼有趣的导语,以激发学生兴趣,并揭示单元主题的精髓。
  
  精彩语段。在第五册到第十二册的每一篇文章中找出精彩的语段,放在文章的前面。这些语段或深情感人,或幽默有趣,或经典哲理,以此引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名言。每一篇文章的后面,附上一两句名言来点明文章主旨,深化阅读感受。
  
  文中找宝。每一单元结尾,均设有“文中找宝”板块。“文中找宝”是“小书虫”(读本中的人物)在单元主题的引领下,以“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背”“我会思考”“我会实践”等方式,将知识、方法与技能呈现出来,让学生更好地在读中学,在读中悟。同时“文中找宝”还设有“老夫子”一个人物。“老夫子”会对“小书虫”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引发小读者思考。
  
  四是选文生活化,构建儿童独特、高尚的生活方式。能够感动和影响学生的作品,大都不是那些“神化”或“圣化”的作品,我们更多地选取符合学生情趣的作品,让学生从中能找到生活中熟悉的“影子”,享受阅读的乐趣,形成高品味的生活追求。
  
  李振村:你们的编辑思路真好!孩子们读完《新语文主题阅读》读本,不但从量上基本完成了“课标”对小学生一百多万字阅读量的要求,更重要的是经由读本,让儿童进入了大阅读的自由天地,这对孩子一生的发展都有好处啊!
  
  刘宪华:我一直对老师们强调这样的观点,可能我们一生都做不了教育家,但是我们可以一生都去追求做教育家。在我个人看来,教育家和教书匠最重要的区别:是注重传承文化养育学生的人文精神,还是注重传授知识赢得考试的高分数;是注重积淀自己厚重的文化底蕴形成饱满的教育品格,还是注重学习教学技术取得竞赛课的暂时成功。在《新语文主题阅读》读本开发的过程中,我们课题组的每个老师都读了几千篇文章,多的读了上万篇文章,试想一个老师能熟知几千篇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那还用担忧他不能由此及彼、由课内到课外进行高效的指导吗?这样长期积淀下去,老师的知识素养、老师的文化视野,乃至老师的追求都会发生质变,可以这样说,这时的老师已经行走在了通往教育家的路上。
  
  另外,课堂的变化也是十分明显的。比如过去教师总是花上几课时的时间,分析课文,而现在老师们普遍愿意少讲少分析,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读书。我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有《田忌赛马》《晏子使楚》《赤壁之战》《冀中地道战》这样四篇文章,我们学校的刘海龙老师,以《晏子使楚》这篇课文为例,在讲述什么是口才时,刘老师说:“晏子的口才,表现的是晏子的智慧。除此之外,同学们,你们知道弦高的果敢机智,纪晓岚的铁齿铜牙,海涅的以礼相待,马季的幽默风趣,使臣的随机应变,周总理的妙语趣答吗?你们知道智慧的语言脱口而出,就像口吐莲花吗?”刘老师乘机为同学们介绍了和《晏子使楚》类似的《弦高智退秦军》《聪明的纪晓岚》《周总理妙语趣答》等八篇文章,结果学生们阅读的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从课上读到课下,从课上讨论到课下,颇有兴趣地对这些文章中的人物进行评比,哪个人物最有口才?哪个人物最有智慧?有的学生一口气读完了《纪晓岚全传》,有的学生自己找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等名人智斗的故事来读。
  
  如果我们从生命成长的本质来看,关注学生读什么内容是重要的,但关注学生怎么选择内容更重要;关注学生在读书中获得什么内容是重要的,但关注学生是否获得了读书的兴趣更重要!“新语文主题阅读”读本的开发,表面上看是在教材的基础上,每一单元提供了八篇阅读文章。但如果学生能在主题的引导下,自主选择阅读的内容来阅读,那么“新语文主题阅读”的研究就不仅是一个读本的意义,而更是课程的意义。即“新语文主题阅读”读本的开发,旨在帮助学生找到选择阅读内容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获得生命发展的动力,促进学生生命向更高层次提升,这就是新语文主题阅读倡导的“让阅读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