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小学生自学网>> 信息>> 信息技术教学

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简述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18日 点击数:
 

课程性质

      信息科技是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部分,主要研究以数字形式表达的信息及其应用中的科学原理、思维方法、处理过程和工程实现。当代高速发展的信息科技对全球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为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信息科技课程旨在培养科学精神和科技伦理,提升自主可控意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

 

课程理念

  1. 反映数字时代正确育人方向
  2. 构建逻辑关系的课程结构
  3. 遴选科学原理和实践应用并重的课程内容
  4. 倡导真实性学习
  5. 强化素养导向的多元评价

 

课程目标

  1. 核心素养内涵

 

  1. 总目标
  • 树立正确价值观,形成信息意识
  • 初步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计算思维
  • 提高数字化合作与探究的能力,发扬创新精神
  • 遵守信息社会法律法规,践行信息社会责任

 

  1. 学段目标

课程内容

  1. 数据:数据来源的可靠性——数据的组织与呈现——数据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
  2. 算法:问题的步骤分解——算法的描述、执行与效率——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方法。
  3. 网络:网络搜索与辅助协作学习——数字化成果分享——万物互联的途径、原理和意义。
  4. 信息处理: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信息处理——使用编码建立数据间内在联系的原则与方法——基于物联网生成、处理数据的流程和特点。
  5. 信息安全:文明礼仪、行为规范、依法依规、个人隐私保护——规避风险原则、安全观——防范措施、风险评估。
  6. 人工智能:应用系统体验——机器计算与人工计算的异同——伦理与安全挑战。

 

学业质量

      “信息科技”也要开展学业水平考试,学业水平考试是依据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标准,对学生学完本课程后课程目标达成度进行的省级考试。考试成绩是初中毕业和高一级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为评价区域和学校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为改进教学提供指导。

  1. 考试形式

要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釆取灵活多样的学业水平考试形式,如纸笔测试、上机实践、自适应测评等。

  1. 命题原则

根据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和目的,命题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 坚持素养立意
  • 严格依标命题
  • 创新试题形式
  1. 题目命制

      具体试题的命制,需要按照“明确测评指标一预估试题的难度水平一确定测评题目的类型一确定试题情境和任务一确定测评题目的评分标准”的流程来进行。

      在本轮课程设置中,信息科技”取代了“信息技术”这一称呼,这反映了该课程在教学本质方面进行了提升——将单纯的计算机操作与软硬件使用教学提升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加深学生信息背后的科学本质了解和认知

      同时标准还明确指出,信息科技”课程大纲围绕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部分核心素养展开,课程围绕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六条主线设计。这样的全面升级也证明了我国对青少年信息科技教育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