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小学生自学网>> 信息>> 信息技术教学

2022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解读学习心得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18日 点击数:
 

2022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解读学习心得

科信组 雷梦莲

随着信息科技课程标准正式出台,科信组通过线上线下新课标解读会的学习,使我我收获很多,感受也很深。我从以下两个问题谈谈我的感想

 

一、为什么信息科技由地方课程变为国家课程?

 

信息技术原属于综合实践的一部分,为地方课程。今年4月21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课程新方案和新课标,《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明确将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独立出来,在三至八年级独立开课,且正式成为国家课程。在课标解读会上,熊璋教授慷慨激昂地说:“这是从国家发展、未来谋划、立德树人和落实素质教育方面考虑的。简单一点,就是教育的时代性。”其他几位教授也一致的认为这个改变不是几个专家坐在一起讨论出来的结果,也不是一些教师征求而来的,这个改变而是基于时代发展、基于学生发展的。它是一个历史产物。

 

从小处看,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信息,离不开数据,离不开网络了,不管你欢迎不欢迎,信息时代已经到来。我儿子不到2岁,已经能轻松地从我手机里翻看图片、动画片,家里电视卡住的时候,他竟然能说出“没网了”这样的词汇。几年前,我给我妈发微信红包,她从来不收,因为她不会用。但现在她出去买菜已不常带零钱了,手机扫一扫,就可以了。

从大处看,自从和米国贸易战以来,我国深刻感受到被“卡脖子”的苦恼和无奈,这些“卡脖子”的地方几乎都是关键技术领域的。比如手机芯片,航空发动机,机器人核心算法,医学影像设备元器件等等,我们常用的一些国产产品,有多少技术是我们原创的,有多少核心技术的掌控权实则在他国呢?甚至我们平时饭桌上吃的菜,其实都是没有“种子自由”的。所以从国家发展、未来谋划的角度来看,我们在关键技术、核心技术领域上是非常渴求突破的,那么对人才的培养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为什么“信息技术”改为“信息科技”?

 

先来看一组数据。在《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创新“这个词提了48次之多,位居词频榜第2名,”自主可控“出现了25次,位居第5。“信息科技”,是落实立德树人、落实素质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的体现。素质教育强调素养导向、育人价值,着重培养学生的适应力、胜任力和创造力。以往的信息技术重操作,重知识,而信息科技更注重科学精神,注重学生素养发展。

 

回想我大学时代的学习,“计算机原理”,"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等课程,这些都是按部就班的教理论和技能,缺乏实践的指导和锻炼。许多大学生步入工作,发现很多校内学的“派不上用场“,而工作中实际需要的,在学校内没有接触和锻炼过,谈创新就更难了。“信息技术”到“信息科技”的转变,不仅是课程本质的转变,也是课程价值的转变,更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以及信息社会责任感。

新课标中,高频出现的“创新”、“自主可控”等,无疑也在给我们传递一种信号:素质教育不同于应试教育,它更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让我感受最深刻的是信息科技的课程价值在于育人,而不是简简单单的会编写几段小程序,会操作几个软件,学会这些操作并不足以胜任社会的发展,我们现在的信息技术课程偏向技术导向,而技术导向关注操作、编程、知识点,这样只会让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育人价值,提高学生的认知力、理解力和学习态度,训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技术导向到科学技术导向,从知识导向到素养教育导向,从课程为本到培养目标为本,从知识为本到学生为本、发展为本,我们在实际课堂中,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能够培养学生适应力、胜任力和创造力。现在的信息技术课偏重于技术操作,而技术导向撑不起素质教育,要把教学的重点从教学技术转移到如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听完新课标的改革后,感受颇深,信息科技的发展要从娃娃抓起,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承担更加重要的责任,一改以往的教育模式,教师要弄明白什么是素质教育,要建立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在面对这样全新的课程改革时,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更加需要不断的学习、培训和钻研的态度,要有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精神,不断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总结,反思并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