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五年级上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
单元 |
人文主题 |
要素 |
具 体 安 排 |
||||||||||
一 |
万物有灵
|
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
课题 |
要素呈现方式 |
教学建议 |
注意问题 |
|||||||
第1课: 白鹭 |
1.能想象并说出作者所描写的画面。 2.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的。
|
1. 课前可以让学生查找白鹭的相关资料, 2. 整体感知作者对白鹭的欣赏和赞美 |
1.教学时不要让学生逐字逐句分析,鼓励学生联系上下文整体感知白鹭的美精致小巧、如诗如画; 2.课文中有一些词语不易理解,可以让学生结合图片或者联系上下文了解大意。
|
||||||||||
第2课: 落花生 |
1.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能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初步了解借助落花生说明做人的道理。 3.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由某一种事物想到的人。 |
1. 先初读课文,思考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认识落花生的特点,明白父亲借助落花生所讲的做人的道理,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
1.本课篇幅比较简短,内容明晰,可以让学生先读正确,读通顺,用自己的话说说每部分的内容。 2.引导学生梳理、归纳出课文主要内容(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大致理解课文借助落花生说明的道理。
|
||||||||||
第3课 桂花雨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我”带来的回忆。 2.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
|
1.先让学生说说桂花给作者来了哪些美好回忆,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2.结合具体语句,通过朗读感悟、想象画面等多种形式,体会桂花作者带来的快乐
|
品读母亲说的话和结尾部分,体会文中的思乡之情,初步了解作借助“桂花”抒发感情的方法。
|
||||||||||
第4课 珍珠鸟 |
1.体会作者和珍珠鸟之间的情意。 2.能梳理珍珠鸟与作者之间情感变化的线索。
|
|
围绕“阅读提示”分组开展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把握内容、理清线索、体会情感。
|
||||||||||
一 |
万物有灵
|
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
口语交际 |
1.学会合理控制发言时间 2.能尊重不同见解,梳理、总结大家的意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班级公约。
|
交际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展开学习,结合班级实际,讨论、制定具体可行的公约。 |
1.初次讨论,确定班级建设目标,发言时注意简洁明了 2.小组讨论,形成初步意见,发言时注意文明有序
|
|||||||
习作 我的心爱之物 |
1.能把自己心爱之物的样子、来历写清楚,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2.乐于分享习作。 |
1.提前布置作业,让学生自读习作提示和要求,从自己喜欢的东西中选出钟爱的一件,跟家人或朋友说说喜爱它的原因,也可以建议学生将心爱之物的照片贴在本子上,为习作积累素材。 2.习作时,教师要提供必要的方法指导,鼓励学生迁移本单元学习到的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
习作后,要组织学生围绕习作目标互评修改,分享习作。 |
||||||||||
单元 |
人文主题 |
要素 |
具 体 安 排 |
||||||||||
三 |
民间故事 |
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的复述课文 |
课题 |
要素呈现方式 |
教学建议 |
注意问题 |
|||||||
第9课: 猎人海力布 |
快速默读课文,以海力布或乡亲的口吻劝说乡亲搬家,简要介绍海力布石头的来历。 |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练习详细复述故事,熟悉故事情节。 3、变换角色,尝试创造性复述故事。 |
1、引导学生发现,明确转述不是简单的改变人称,更应整合对话内容,提取核心信息。 2、让学生充分交流,讨论,展示,体会创造性讲明间故事。 3、可分小组讨论,争取生生有实践 的机会。
|
||||||||||
第10课: 牛郎织女(一) |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展开想象,把课文中简略的地方讲具体。 |
1、把握和讲述具体情节。 2、选择故事中有想象空间的地方,创造性复述。 3、想象明间文学奇特的特点。 |
1、感受作者怎样把牛郎和老牛亲密相处写具体的。 2、以课文重点情节的具体讲述为基础,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创造性复述的方法。 3、体会故事中不可思议的地方。
|
||||||||||
第11课: 牛郎织女(二) |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梳理故事的主要情节,设计连环画的主要内容。 |
1、教师要结合学习提示,提出活动内容,主要情节,和次要情节。 2、讨论画面上可能会出现的哪些景物。 3、列出画面的场景,人物,事件。 |
||||||||||
口语交际 |
能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讲故事,丰富故事里的情节
|
1.提前阅读,做好讲故事的准备。 2.回顾创造性的讲故事。 |
1.梳理主要情节,抓住人物线索,借助图示,讲故事内容梳理清楚,再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2.变换角色,转换为故事中的角色去讲述。
|
||||||||||
单元 |
人文主题 |
要素 |
具 体 安 排 |
||||||||||
四 |
爱国情怀 |
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
课题 |
要素呈现方式 |
教学建议 |
注意问题 |
|||||||
第12课: 古诗三首 |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题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
1.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丰富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诗人的体会。 |
1、引导学生把从诗题中获得的信息和理解古诗练习起来,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理解大意。 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写作的思想感情。 |
||||||||||
第13课: 少年中国说 |
体会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的关系,了解实现强国梦想而做出贡献的人物故事。 |
1.教学之初要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在理解文薏的基础上读流利。2.引导学生结合文薏和时代背景准确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 |
1.联系现实生活,明确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是相辅相成的。 2.学生在齐读时要靠内心的真情流露,领会作者的情感的基础上,努力引起共鸣,不要拿腔捏调。
|
||||||||||
第14课 圆明园的毁灭 |
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读出情感变化。领悟课文表达特点。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
|
1.运用资料,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2.品味语言、了解毁灭的过程,领悟课文表达的方法。 3.有层次的朗读,加强单元整合。 |
1.注意唤起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生活体验,促进学生的感悟和理解。 2.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使命感。 3.朗读第一自然段是时,语调慢一些,体会作者沉痛的心情。
|
||||||||||
第15课 小岛 |
了解我国守岛不堆的生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
1.了解故事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2.体会将军的心理历程。 3.互助合作,用将军的口吻讲故事。
|
1.引导学生用角色代入的方法揣摩将军的心理活动。 2.学生课前可以通过报刊和网络等资料,了解守岛部队的生活。 |
||||||||||
习作
|
大胆想象,列出提纲,分段叙述重点部分写具体 |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明确要求 2.打开思路大胆想象 |
1.想象的场景和家乡有关 2.要注意想二十年后这个时间,想象二十年后家乡会有那些变化的变化。
|
||||||||||
语 文 园 地
|
交流平台
|
能总结使用资料理解内容、体会情感作用,如何通过朗读表达课文的情感交流。 |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交流本单元的学习收获。 |
1.准确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将痛惜之情和豪情壮志表达出来。 2.可以通过调整语调、语速和节奏表现课文感情。
|
|||||||||
语段运用 |
能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恰当运用。
|
结合自己对词语的理解,进一步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
引导学生发现并交流每组两个词语的意思有什么异同及蕴含的感情色彩。 |
||||||||||
书写提示 |
了解古诗硬笔书写两种行款,并能正确书写。
|
学生书写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书写姿势和书写习惯。 |
提醒学生书写时既要关注行款整齐,又要关注单字的笔画、结构等,方面的细节。 |
||||||||||
日积月累 |
背诵与国家兴衰的有关成语。 |
在读正确理解词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两组词语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象。 |
引导学生联系本单元学过的课文,结合每篇课文的内容和时代背景,用上其中的成语说一说自己的阅读感受,以加深对成语的理解。
|
||||||||||
单元 |
人文主题 |
要素 |
具 体 安 排 |
||||||||||
五 |
习作单元 : 介绍事物 |
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
课题 |
要素呈现方式 |
教学建议 |
注意问题 |
|||||||
第1课: 太 阳 |
说说作者是运用哪些说明方法介绍太阳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
1.默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2.学习1-3自然段,体会说明方法。 |
1.提示学生可以通过之前学过的作批注等方式,将每段的主要内容记录下来,再将这些内容整合起来,梳理出课文主要内容。 2.可以采取换一换、比一比等方式,让学生体会说明方法的好处。 |
||||||||||
第2课: 松 鼠 |
读下面的句子,找出课文内容,体会表达上的不同。 松鼠每年春、秋季换毛。年产仔2-3次,一般在4、6月产仔较多。 |
1.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方式引导学生分条梳理并记录。 2.通过对比,感受说明性文章不同的 语言风格。 |
1.梳理信息较难,可采用列提纲、画图表方式或分条呈现再总结梳理。
2.通过例句对比读,让学生体会语言活泼生动有趣,激发阅读兴趣。 |
||||||||||
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 |
能尝试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写清一种事物的特征。 |
1.交流总结学习说明性文章的作用、说明方法以及语言风格等内容。2.要对学生搜集资料的方法进行指导,引导学生筛选出有用的资料。 |
1.可以让学生结合学过的课文,选择具体的例子,谈谈使用说明方法的好处。
2.通过练笔,充分体会说明性文章和叙事抒情性文章在表达上的不同,使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征,进一步体会说明性文章的特点。 |
||||||||||
习 作 |
能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
|
1.确定习作对象,提前积累习作素材。 2.拟写习作提纲,做好观察和资料的筛选。 3.用好习作例文,尝试自主习作。 4.根据要求,评改习作并分享交流。 |
1.可以引导从兴趣、生活入手,进行说明对象的筛选、确立;针对说明对象,有意识地进行观察活动或收集相关资料,未完成习作奠基。 2.可以列出习作提纲,分段介绍事物的各个方面。 3.针对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借鉴例文的写法,帮助学生修改完善习作。 4.结合习作要求,师生共同制作习作评价表,明确评价标准。 |
||||||||||
单元 |
人文主题 |
要素 |
具 体 安 排 |
||||||||||
六 |
舐犊情深
|
注意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
课题 |
要素呈现方式 |
教学建议 |
注意问题 |
|||||||
第18课: 慈母情深 |
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体会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
1.了解“我”的家境以及对书的渴望。 2.品味感触最深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 3.体会结尾的意味深长,联系生活进行课后小练笔。 |
1.让学生结合母亲的收入和第二自然段,从中感受“我”渴望买书的程度。 2.说一说触动自己的场景、细节。思考:为什么“我”拿到钱时会“鼻子一酸”。 3.提示学生回顾生活中鼻子一酸的经历,运用课文中通过场景、细节表达情感的方法。 |
||||||||||
第19课: 父爱之舟 |
能说出“我”梦中出现的难忘的场景。理解课文题目和句子的含义,体会深切的父爱。 |
1.品味印象深刻的场景,体会深切的父爱。 2.理解课题和部分语句的含义。 |
1.选择印象深刻的场景体会父爱,做好批注。 2.关注“小渔船”在文中出现的次数,发现问题,理解课题。 |
||||||||||
第20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
了解父母对同一首诗不同评价的原因。说出对巴德父母表达爱的方式的看法。 |
1.借助学习提示,把握课文内容。 2.交流对巴德父母表达爱的方式的看法。 |
1.自主合作学习为主,完成问题。 2.先独立思考,再进行交流。从两方面谈看法。 |
||||||||||
口语交际 |
能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尊重别人的观点。 |
1.课前搜集材料 。 2.针对事例交流看法,在交际情境中落实交际要点。 3.分组交流,巩固交际要点,提高应对能力 |
1.根据自己的观点选择恰当的材料。 2.组内交流,相互评价。学生把有价值的建议记录下来,为习作积累素材。 |
||||||||||
|
|
|
习作 我想对您说 |
给父母写一封信,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
1.创设情境,打开思路。 2.针对学习内容,指导写法。 3.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
1.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中的父母之爱及口语交际的内容。 2.习作前,学生回顾写信格式。 3.学生读自己的文章,根据习作要求自主修改。
|
|||||||
单元 |
人文主题 |
要素 |
具 体 安 排 |
||||||||||
七 |
习作单元 : 四季之美 |
初步体会课文中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 |
课题 |
要素呈现方式 |
教学建议 |
注意问题 |
|||||||
第21课: 古诗词三首 |
1.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2.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
1.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诗词大意。 2.边读边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
1.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意思,鼓励学生互相交流,教师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和点拨。 2.在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初步了解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落实课后第二题。 |
||||||||||
第22课: 四季之美 |
1.背诵课文。 2.借助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 |
1.感受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景物的独有韵味。 2.边读边想象,感受景物的动态描写。3.熟读成诵,积累表达。 |
1. 把作者笔下的景物和日常严重这类景物相比较,引导学生感受坐着独特的审美情趣。 2.结合课后第二题,引导学生体会景物的动态变化。 3.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知道背诵积累。 |
||||||||||
第23课:鸟的天堂 |
说出“鸟的天堂”在傍晚和早晨不同的景色特点,初步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能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朗读。 |
1.借助关键词句,初步体会鸟的天堂的特点。2.明确1—4自然段的作用。3.比较两次景物描写的特点,进一步体会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 |
1.深入阅读,引导探究。
3.引导学生对两次所见进行比较,想象画面,用不同的语气朗读,体会榕树繁茂的静态场景以及群鸟飞鸣的动态场景 |
||||||||||
第24课:月迹 |
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
1.默读,找出月亮的足迹出现在哪里,理清思路。 2.自主阅读,圈画出有趣的语句并阅读。 |
1.带着问题默读,找到作者追寻月亮的足迹,进行交流。 2.组织学生自主阅读,圈画有趣的语句交流,再进行感情朗读指导。
|
||||||||||
习作 |
能按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 |
1.明确习作内容,指导学生拟题。 2.布置观察任务,填写观察记录单 |
1.指导阅读材料,认真审题,明确习作题目,要管出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观察的景物是短时间某一景内发生变化的景物。 2.提醒学生可以按照空间顺序或时间顺序观察 |
||||||||||
单元 |
人文主题 |
要素 |
具 体 安 排 |
||||||||||
八 |
习作单元 : 读书明智 |
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
课题 |
要素呈现方式 |
教学建议 |
注意问题 |
|||||||
第25课: 古人谈读书 |
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 |
1.读好停顿,注意长句子的断句。 2.理解课文大意,积累背诵。 |
1.让学生借助注释,先猜句意,再读文言文,交流读法,注意断句。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的意思。 |
||||||||||
第26课: 忆读书 |
快速默读,梳理出作者读书经历,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交流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体会,能对坐着的读书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
1.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2.交流梳理信息的方法。 |
1.确定需要梳理的信息后,默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梳理。
2.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完成提取信息,按要求分类整理的,体会运用这种方法的好处。 |
||||||||||
27、我的长生果 |
快速默读课文,能说出作者读过哪些类型的书,体会作者从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 |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梳理作者读过哪些类型的书。 2体会作者从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 3.体会阅读和作文的关系 |
1.可以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画关键词,借助结构图或表格等形式,梳理出书籍信息类型、具体内容,把相关信息说清楚。 2.引导学生默读,从文中梳理出作者从读书、作文中悟出道理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作者丰富的想象,传神的借鉴等方面与阅读的关系。 |
||||||||||
口语交际 |
能分条讲述,听人说话能抓住重点。 |
1.课前布置,确定内容。 2.交流展示,互相评价,分享。 |
2.结合信息,课上交流。 3请学生分享,大家讨论。 |
||||||||||
习作 |
介绍一本书,能分段表述,能把重要的理由写具体 |
1.选择习作素材,初步确定推荐理由。 2.借助习作提纲,梳理习作内容。 3.指导把重要的理由写具体
|
1.本次习作可以在学完几篇阅读课文后进行。 2.呈现学生示例、意在引起学生“如何推荐一本书”的思考。 |
||||||||||
五年级上册解方程练… | 254464 |
九连环图解解法 | 225226 |
wifi万能钥匙破解的… | 177286 |
纸飞机Skyking(空… | 169806 |
小学语文知识大全(… | 151472 |
各种鱼钩鱼线绑法与… | 115451 |
课题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 112907 |
人教版pep小学英语… | 101145 |
小学语文知识大全(… | 96163 |
人教版pep小学英语… | 93719 |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 88212 |
人教版pep小学英语… | 80790 |
小学语文知识大全(… | 79749 |
笔记本电脑如何关闭… | 79276 |
小学生六一搞笑小品… | 78271 |
不打结的红领巾系法… | 77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