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小学生自学网>> 资料库>> 转载

儿童十大宣言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28日 点击数:
 

英国政府刚刚颁布的《儿童十大宣言》
 
实用可用,不可多得,为了孩子安全长大,一定要让他们知道并且会用!

    1
、平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2
、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
    3
、生命第一,财产第二;
    4
、小秘密要告诉妈妈;
    5
、不喝陌生人的饮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
    6
、不与陌生人说话;
    7
、遇到危险可以打破玻璃,破坏家具;
    8
、遇到危险可以自己先跑;
    9
、不保守坏人的秘密;
    10
、坏人可以骗。                    
   
解析:1、平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安全的权力。教育儿童人人有若干权力,如呼吸权。这种权力任何人不能剥夺。告诉儿童,任何人也无权剥夺儿童的安全权。安全重于一切。】

    2
、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保护自己身体的权力。儿童应当知道身体属于自己,身体的某些部分应被衣服所覆盖,不许别人看,不许触摸。儿童有拒绝亲吻、触摸的权力。】
    3
、生命第一,财产第二;【生命第一的权力。告诉儿童在遇到暴徒时有权获得朋友的帮助或坚决拒绝暴徒的要求。许多暴徒表面凶狠,内心却很胆怯。所以许多儿童齐心协力,一齐高喊:滚蛋!”这通常能把坏人吓跑。万一遇到真正的身体威胁,儿童身小力薄,一般只能向坏人屈服。有时,孩子们会担心被坏人抢去财产回家挨打受骂。例如有的小孩会想:如果坏人抢了我的自行车,父母准会打死我。应告诉孩子,他们的身体安全比自行车更重要的多。】
    4
、小秘密要告诉妈妈;【向父母讲真话的权力。向孩子保证,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只要孩子向父母讲明真情,父母都不会怪罪的,而且会尽力帮助孩子。当儿童向大人说实话时,他们应被充分信任。大人应当马上信任儿童并及时帮助他们。例如,在性骚扰事件中,如果儿童向大人诉说,而未得到信任,这种骚扰会经年累月持续下去。】
    5
、不喝陌生人的饮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拒绝毒品与危险品的权力。有权不听陌生人的话,不喝陌生人的饮料,不吃生人的糖果。有权对毒品、烟酒坚决说不。】
    6
、不与陌生人说话;【与陌生人不打交道的权力。孩子有权不和陌生人说话。当陌生人与孩子说话时,孩子可以假装没听见,马上跑开。生人敲门可以不回答,不开门。告诉孩子,对陌生人不理睬是对的,小孩没有能力帮助陌生人。大人绝对不会认为这是不礼貌的。】
    7
、遇到危险可以打破玻璃,破坏家具;【紧急避险的权力。为了保护自己,儿童有权打破所有规章与禁令。告诉孩子,在紧急之中,他们有权大叫、大闹、踢人、咬人,甚至打破玻璃,破坏家具。司马光打破缸就是典型事例。】
    8
、遇到危险可以自己先跑;【果断逃生的权力。遇到坏人、地震、大火孩子应当果断逃生,拔腿就跑。自警、自救、自助。可以不要等大人的指挥。】
    9
、不保守坏人的秘密;【面对侵害不遵守诺言的权力。告诉儿童,即使他曾发誓不告诉别人,但遇到坏人欺负一定要告诉家长,这些秘密千万不要埋藏在心里。】
    10
、坏人可以骗。【对坏人可以不讲真话的权力。遇到坏人,可以不讲真话。机智应对,才是好孩子。】
   
从头到尾认真分析一下,这十大宣言都指向一点,那就是儿童的生命安全。它明确地告诉孩子,在涉及生命安全的关键时候可以拒绝、可以撒谎、可以骗人、可以不守诺、可以砸东西、可以夺路而逃、可以不讲礼貌……对孩子而言,生命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为了孩子的安全,中国的父母经常不让孩子做这、不让孩子动那,往往越俎代庖,帮孩子甚至直接代替孩子做很多事情,而英国的这些条例,可以给我们一些新的思路。
   
真诚的请每位看到的朋友,能把这些完整的告诉给你身边的有小孩的朋友,多一个小孩知道了,学会了,就多份安全!!!
 
故事分享: 智慧的母亲     前不久与一位朋友聊天,她讲起了她与儿子间的一件事:有一次她接到老师的电话,说她读小学六年级的儿子把人打了,可是她一到学校,发现自己的儿子根本就没占什么便宜。脸上被对方抓了好几道口子,最深的一道口子还在流血。此时母亲一阵心痛,一把拉着儿子说:儿子,妈妈看到你这个样子很心疼,现在还痛吗?儿子本以为母亲要来骂自己,想不到妈妈会这样说,本来倔强的儿子此时点点头,流下了两行眼泪。儿子,你现在的感觉是怎样的?”“我很愤怒,他这么不讲道理!”“哦,还有呢?母亲继续问:还有委屈,我很不服!”“好的,妈妈知道了。接着,母亲抱着孩子,什么话也不说,大约二十多分钟过去了,孩子的心跳和呼吸都渐渐平缓下来,此时的儿子已经平静了。而且也被妈妈的爱滋养着,他内在的力量足够了。儿子,你平时处理事情都非常好,今天到底发生了什么?”“是他先惹我的,开始我不理他,可是他一次又一次的来惹我,我被惹火了,就打了他,接着我们就打架了。后来老师来了,老师批评了我。”“是这样,现在你想怎么办呢?”“不知道!”“你想做哪些事?”“我想让老师知道,是他先惹我的。”“还有吗?”“我想跟他沟通一下,第二次我不想玩的时候不要惹我。”“非常好,儿子你准备怎样做?什么时候去做?”“我现在就可以去和老师讲。”“和你打过架的同学,你准备什么时候去讲?”“要不我让老师把他找来,在老师面前说清楚?”“对,我的儿子真不错,我支持你。在处理好学校的事情后,母亲又带儿子去医院进行处理,从医院出来后,儿子对母亲说:妈妈,我想过了,第二次再发生这样的事情,我决不会这么傻了,我想过好几种方案,我刚才所处理的方法,其实是很差的。     这位母亲太有智慧了,她的处理有如下的好处:1 以事件为背景,用共情式的理解,对孩子进行同理,使孩子感受到了母亲对自己的理解与接纳;2 在处理事件过程中有技巧的给予孩子充分的爱,而且孩子感受到了这些爱;3 在抚平孩子的情绪后,再去了解事实的真相;4 不纠缠于事件,而是启发孩子去思考自己的需求;5 协助孩子提出解决方案,并给予情感上的支持;6 孩子得到了成长。与此相反的是,不少的家长在自己的孩子被老师批评以后,马上在孩子面前说老师是对的,你必须听老师的。这样一来,马上会激起孩子的反抗情绪,他的心中就会不服父母,不服老师。无独有偶,前两天我参加了陈鹏宇的一个工作坊,在工作坊上,陈老师提出了相同的见解,他认为处理孩子的问题要做到以下几点:1 接纳情绪2 问需求而且,这个程序是不能逆转的。在现实的生活中,很多家长也知道要先接纳孩子的情绪,再处理事情。可是一遇到孩子发生情况,父母急着要干预,有时甚至代替孩子,这样孩子就难于成长了。这需要反复练习,家长方可掌握,这样家长也会得以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