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小学生自学网>> 信息>> 学习电脑

第一届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比赛听课有感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03日 点击数:
 

第一届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比赛听课有感

(余姚市实验学校 杨军)

 1179日,我市开展了为期三天的第一届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笔者有幸被邀作评委,参与了评比的全过程。这次活动让人欣喜地看到了余姚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精彩表现。参赛的教师们有鲜明的教学特点,良好的信息素养,善于控制学生情绪和教学节奏,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注重倾听学生的发言,积极与学生交流,注重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渗透,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当然,通过这次活动中也使笔者认识到目前我市小学信息技术课有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这次活动采用了宁波市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参赛的教师们对教材的理解大都比较深刻,但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目标的落实上,似乎考虑欠周。例如比赛第一天选取了第四册第十课“让展示随心所欲”。它是幻灯片模块的最后一课内容。学习的目标是学会调整幻灯片编排顺序;学会设置幻灯片的切换效果;学会幻灯片前进、后退等简单的播放方法。根据经验,笔者认为这一内容需要二课时来完成。但在八位参赛的教师多数在一课时内解决了全部学习目标。赛后笔者在学生中做了简单的了解,从学生的回答来看,实际掌握程度并不完全到位。特别是既然设置了每张幻灯片的动画,为什么还要设置幻灯片的切换效果?幻灯片播放时为什么要前进,后退,它的意义又是什么?使用幻灯片的目的是什么?这些疑问在学生心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答案。笔者认为课堂不管如何精彩,落实教材的学习目标是最基础的要求。

再比如比赛第二天选取了新版宁波市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美丽的校园”。它是第二单元画图模块的第二课。学生在前一课学会启动画图软件,了解画图窗口的组成部分;了解了各类画图工具的名称和用法,学会矩形、椭圆、直线工具的用法;学会撤消和清除图像的操作方法;初步学会文件夹的保存方法。第二课的学习目标是学会橡皮工具的使用;初步学会曲线、放大镜工具的用法;初步学会按指定位置保存文件、打开文件。从教材的内容来看,既安排了前一课知识的巩固部分,又制定了本课的新知识。编者安排承前继后,相当合理。教学的对象是三年级的小朋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笔者认为这一内容同样需要二课时来完成。从八位参赛的教师的比赛情况来看,基本上是选取了第二课时的内容。在知识点的引入方面参赛的教师们设计的任务大都贴近学生的心理特征,但在问题的渗透和层递性方面做得不够,要么任务没有难度,要么任务重复单调,忽略了学生自身的知识构建能力。

还有比赛第三天选取了第三册第十五课“科普小报”。它是以Word为载体的综合课。学生基本掌握了Word文档的编辑技能,学会了从因特网上获取和整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本课的学习学习目标是熟练Word的综合运用。教材安排了三个任务,一、报头的设计;二、加入文本框;三、编辑页面。从技能传授的角度,针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不大,但从小报的编辑规范,资料的获取,Word的综合运用,小报整体效果处理等等内容的完成,笔者认为至少需要二课时。从授课的六位参赛的教师课堂情况来看对课时的把握有些欠妥。多数参赛的教师在一课时内就草草完成了所有的学习任务。

课堂上教师合理的创新,创造是必要,但脱离教材的创新往往在某个知识点上似乎能够达到更好作用,但从整个知识体系来说却并不理想。我们说学习不是单一的掌握某个知识技能,而是了解整个知识体系及学习方法。笔者认为,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对教材处理需要更多的理性。任何一堂课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都是局部的,都有它特定的作用与价值,不可能也不应该是全面的。新课标提出了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要明确这三个维度,但也要考虑教材的实际,学生的实际。并不是每课时都能从三个维度制定目标,但我们却可以从每个单元,每个模块,甚至整个小学段的信息技术制定出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并使制定的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始终贯穿我们的教学

笔者一直在思考,语文数学等课很强调教法、学法,而信息技术课作为新兴课程,却没有给出较完善的教法。虽说教法可以借鉴和引用,但终究并不完全适合信息技术课程。因此我们有必要进行吸收与改进。

从新课标的角度,我们通常采取的教法有:任务驱动式教法、辅助教学法、探索式教学法、同步教学法、示范教学法、讲授教学法、比喻教学等等。参赛的教师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同步教学法,示范教学法的居多。特别是任务驱动法的使用,每课都采用了。有的以余姚农特产为任务,有的以余姚塑博会的介绍为任务,有的以漫画处理为任务等等,设计的任务都比较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符合任务驱动的规律。在示范教学法的作用过程中,参赛教师们不是用自己的操作来示范而是请举手的学生来操作或尝试着操作,教师一旁协助,例如上画图模块时,曲线的操作,学生尝试操作演示,教师随时点拔。把有关知识点渗透得较好,体现了从学生出发的示范教学。但参赛的教师对讲授教学法多数弃而不用,笔者认为这有失偏颇。因为讲授教学法是教师对知识系统的讲授,是对课堂及学生的讨论作探究总结和归类的过程。这种任务驱动,探索式教学无法做到的。适当的讲授教学恰恰能让学生在最佳方向上进行任务的探究。新课标体现的课堂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怎样主导好课堂?笔者的看法是设计贴近学生的任务是必要的,教师的系统讲授也是必需的。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谈起学法,有很多,如自主探究法、协作学习法、提问法、尝试法、归纳小结法,等等。学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法。所以,选择恰当的教法,是引导学生正确学法的前提。比赛中的教师不但重视教法,也重视学法。这是比赛中的一个亮点。如在科普小报的制作时,学生间在材料收集,筛选,处理时的协作学习,解说作品时的表达能力培养。也存在有待完善的地方,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还不够。笔者认为,教法是教师为预设的课堂采用的手段,而学法恰恰是课堂生成的途径,预设是重要的,而生成是课堂的本质。有生成的课才是以学生为本的课,所以应该根据教材内容、课堂需要、学生的发展三个方面加以权衡。教法的合理运用体现的仅是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而学法的综合运用不但体现了学生,也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对课堂的掌控,两者的有机结合是一堂优质课的标准之一。

笔者在此讨论教学与学法,目的是想与同行一起研究: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如何合理的使用教法和学法。"教无定法,但教定要有法",这是各科教学必须遵守的一个通用原则。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不要也不应该定位于技术的传授,有必要从培养孩子们信息技术素养,多元智力开发的多角度、多层面进行教法和学法的探究。

最后笔者想讨论一下“评价”。评价在当前是一个比较突出的课题。它的形式多样,既有师对生的评价,师对课堂的评价;也有生对生的评价,生对自已的评价,生对师的评价;还有评委对课堂、对老师、对学生的评价等等。评价内容既可以是对技术操作的评价,也可以是对个人能力的评价,还可以是对效果的评价等。操作和实现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如口头表达,表格填写,网络评价等等。有关评价方法方面的论文信息都很丰富,笔者在这里就不讨论评价的方法,只是想表达一点,那就是要明确评价的目的,不同的评价有不同的目的,其中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帮助被评价者认识自己的长处、找出改进的方向、提升自信心和体验个体的成就感。这个目的不但对学生,对教师同等重要。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欣赏、帮助、肯定的眼光去评价学生。针对这次比赛中师对生的评价和生对生的评价,笔者认为在评价的出发点上是否可以更加明确些,特别是引导我们的孩子要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学会欣赏自己和他人,学会客观公正看问题。而不是随人摆布,毫无主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