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证券保荐中科磁业IPO项目质量评级D级 上市首年业绩“大变脸” 募资9亿元超募比例超100%

来源: 看看新闻网网
2024-06-02 08:50:44

  (一)公司基本情况

  简称:中科磁业

  代码:301141.SZ

  IPO申报日期:2021年9月18日

  上市日期:2023年4月3日

  上市板块:创业板

  所属行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证监会行业2012年版)

  保荐代表人:许刚,徐衡平

  IPO承销商: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IPO律师:上海市通力律师事务所

  IPO审计机构:立信会计师事务所( 特殊普通合伙)

  (二)执业评价情况

  (1)信披情况

  问询轮数为3轮;被要求进一步用通俗易懂、简明的语言描述发行人的三创四新属性,突出发行人独有的三创四新属性或在行业内的突出领先地位;发行人未披露代理销售具体情况;发行人未披露委托加工业务具体情况;被要求在招股说明书中进一步完善原材料价格波动重大风险提示;发行人未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专利侵权诉讼相关风险;被要求说明关联方与发行人是否存在重叠客户、供应商,相关交易金额情况,并提供相关关联方报告期内主要财务数据及股东情况。

  (2)监管处罚情况:不扣分

  (3)舆论监督:不扣分

  (4)上市周期

  2023年度已上市A股企业从申报到上市的平均天数为487.83天,中科磁业的上市周期是562天,高于整体均值。

  (5)是否多次申报:不属于,不扣分

  (6)发行费用及发行费用率

  中科磁业的承销及保荐费用为7170.42万元,承销保荐佣金率为7.86%,高于整体平均数6.35%,低于保荐人天风证券2023年度IPO承销项目平均佣金率8.07%。

  (7)上市首日表现

  上市首日股价较发行价格涨幅5.83%。

  (8)上市三个月表现

  上市三个月股价较发行价格涨幅8.81%。

  (9)发行市盈率

  中科磁业的发行市盈率为45.72倍,行业均数29.29倍,公司高于行业均值56.09%。

  (10)实际募资比例

  预计募资4.53亿元,实际募资9.13亿元,超募比例101.40%。

  (11)上市后短期业绩表现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较上一年度同比降低21.75%,归母净利润较上一年度同比降低46.15%,扣非归母净利润较上一年度同比降低53.00%。

  (12)弃购比例与包销比例

  弃购率1.88%。

  (三)总得分情况

  中科磁业IPO项目总得分为62.5分,分类D级。影响中科磁业评分的负面因素是:公司信披质量有待提高,上市周期较长,发行费用率较高,发行市盈率较高,超募比例较高,实际募资金额缩水,上市后第一个会计年度公司营业收入、扣非归母净利润下滑。这综合表明,公司短期内盈利能力有待提高,信披质量有待提高,建议投资者关注其业绩表现背后的真实性。

责任编辑:公司观察

  近期,各地两会密集召开。2023年经济增速目标怎么定,各地稳增长有哪些新举措,引发广泛关注。

  “装着‘中国芯’的盾构机在沈阳地铁施工现场大显身手。这不,这台也要送过去。”北方重工集团隧道掘进设备专业总设计师周俊笑着说。2022年12月26日,沈阳地铁1号线东延线施工现场,装有国产主轴承的盾构机顺利完成掘进1000米的施工任务,而它的设计制造者,正是周俊和他的同事们。

  关于不使用青少年模式的原因,除了有些家长认为“没必要”,还有一部分家长是“拗不过”。“有试着用过,但孩子很不喜欢,会一直缠着我给她关掉。”湖南长沙市读者许女士表示,“开启青少年模式后只能看一些幼儿节目,并不适合上小学的女儿。”

  “互联网信息良莠不齐,有的含有诱导消费、导致沉迷等内容。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分辨能力有限,普通浏览模式存在危害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隐患。”有业内专家表示,青少年模式不仅能够管理上网时间,还能屏蔽不适合青少年使用的功能与内容,从根源上避免青少年遭遇不良信息,“因此,开启青少年模式很有必要”。

  听闻消息,韩保林跑到苦菜圩“捕转养”基地考察。硬化路直通塘口,供电、供水、增氧、自动投喂机、船只等设施齐全。政府补贴一半租金,公司还给上了水产养殖保险。“在这儿养殖,不仅方便,更安心。”韩保林租下87亩水面,养起螃蟹和小龙虾。

  在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牵引下,我国碳纤维行业加快向更成体系、更高性能、更低成本的方向迈进。山西钢科已形成覆盖国内高性能碳纤维领域主要品种的生产能力,中复神鹰推出年产3万吨高性能碳纤维建设项目……一段时间以来,在政策加力和企业努力下,我国不断取得碳纤维制备和应用关键技术的新突破,相关产能持续跃升,自给率不断提高。国产碳纤维的市场份额从2019年的31.7%攀升至2021年的46.9%。也应看到,国产碳纤维的性能与质量稳定性尚有不小提升空间,短期内碳纤维核心装备仍需依赖进口。在关键核心技术上打造创新矩阵,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运行产能,是我国碳纤维产业面临的现实挑战,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长远目标。

马宏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