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观·回响|筑牢北疆绿色长城

来源: 国际在线
2024-06-05 23:44:45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24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活动聚焦“土地修复、荒漠化和干旱韧性”。

  荒漠化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重大生态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将防沙治沙牵挂在心,多次对荒漠化防治、推进“三北”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等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横亘于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的内蒙古自治区是全国防治荒漠化的主战场之一。近年来,内蒙古牢记嘱托,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切实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努力筑牢祖国北 疆万里绿色屏障。

  2023年9月15日,河湖湿地水环境保护与修复技术研究团队在内蒙古乌梁素海采集湖水样本(无人机照片)。位于黄河“几字弯”顶部的乌梁素海,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湿地,是控制京津风沙源的天然生态屏障。近年来,当地不断加强乌梁素海综合治理力度,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工人在内蒙古巴彦淖尔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管护树木(2024年5月26日摄)。数十年来,林场结合“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低质低效林改造等生态工程,持续提高森林覆盖率。

  2023年9月10日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拍摄的樟子松林(无人机照片)。多伦县地处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当地通过人工造林、工程固沙等措施治理沙化土地。

  2024年4月27日,治沙工人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腾格里沙漠S315沿线固沙工程现场用稻草扎草方格(无人机照片)。

  2024年3月28日,治沙工人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阿古拉镇的沙地里打草方格。

  2024年3月27日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镇拍摄的栽植在羽翼袋沙障内的樟子松。

  在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巴彦呼交嘎查其白线防沙治沙项目区,穿沙公路将沙地切割,沙丘被逐步固定(2024年5月16日摄,无人机照片)。

  2024年5月16日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拍摄的乌兰布和沙漠光伏基地(无人机照片)。乌兰布和沙漠建设生态光伏基地,采取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的办法,努力把沙海变为“绿海”。

  2024年5月15日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沙地拍摄的“双百万亩”综合治理工程努古斯台项目区(无人机照片)。

  记者:连振 贝赫 李云平 李志鹏

  编辑:徐金泉 林立平 毕晓洋 许睿 张浩波 虞东升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新华社摄影部、内蒙古分社联合制作

  除了偶尔出门买个菜,这两天杨红丽基本都窝在家里。她听到一种说法,最终80%到90%的人都会经历感染,“就看我们能不能成为剩下的10%到20%。”

  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指出,XBB和BQ.1是奥密克戎新的变异分支,在一些欧美国家已经逐渐表现为优势毒株,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增加。但其致病力和奥密克戎其他系列变异株没有明显区别,重症率和死亡率在流行BQ.1和XBB的国家没有显著增加。

  2023年元旦假期总体呈现短途、长线两开花局面。携程数据显示,相较2022年不到四成的用户跨省出行,2023年元旦假期近六成的用户选择跨省游。人口流动显著释放消费潜力,跨年经济带动全国旅游迅速升温。元旦跨境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145%,春运跨境游热度则更高,预订量同比增长超过260%。本省门票订单量对比中秋期间增长22%。

  此外,贝利的传奇也鼓舞着各阶层的民众,巴西曾饱受贫困、种族歧视等社会问题的困扰,贝利成为巴西“民族自豪”的象征,巴西前总统夸德罗斯甚至曾将贝利奉为“国宝”。

  1月1日起,实行按年龄购买儿童票优惠票、学生优惠票不再规定乘车时间限制等规程,进一步提升铁路客运服务品质。同时,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运输组织工作,加密站车重点部位和场所的通风消毒频次,优化车站客流乘降组织,积极推广无接触服务,宣传引导旅客做好健康防护。

  这段时间,被送到急诊科的老人持续增加,除了家属自行送来就医的,还有一些是通过分级诊疗平台,由基层医院预约转诊送来的。成都市金堂县人民医院就送来了一位78岁新冠重症的老人。

沈泰菱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