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部门公布5起案件 网络主播王纯善偷逃税被罚款

来源: 央广网
2024-06-19 16:23:29

  中新网11月13日电 据国家税务总局微信公众号13日消息,税务部门公布 5起涉税违法典型案件。具体如下:

  一、大连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依法对网络主播王纯善偷逃税案件进行处理。近期,大连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根据精准分析,发现网络主播王纯善涉嫌偷逃税款,依法对其开展了税务检查。经查,王纯善在2020年至2022年期间从事网络直播进行商品销售取得经营收入,通过隐匿收入、虚假申报手段偷逃个人所得税218.30万元、增值税142.41万元。大连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对王纯善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653.61万元。日前,税务部门已依法送达《税务处理决定书》和《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王纯善已按规定缴清税款、滞纳金及罚款。大连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税务部门将进一步依法加强对网络直播行业从业人员的税收监管,依法严肃查处涉税违法行为,不断提升其税法遵从度,促进行业长期规范健康发展。

  二、上海市警税联合依法查处一起利用多项税费优惠政策虚开发票案件。上海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根据精准分析线索,联合公安经侦部门依法查处一起利用多项税费优惠政策虚开发票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8人。经查,犯罪团伙控制多家空壳企业,利用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政策、软件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在没有真实业务交易的情况下,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3673份,涉及税额2378.27万元。目前,该案已由公安部门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上海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发挥税务、公安、检察、法院、海关、人民银行、外汇管理等七部门联合打击机制作用,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对虚开发票、偷逃税等涉税违法犯罪行为重拳出击、严惩不贷。同时,加强对各类享受税费优惠政策企业的税费服务和税收监管,护航税费优惠政策落实落地。

  四、宁波市税务局第二稽查局查处一起未依法办理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案件。前期,宁波市税务部门在对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办理情况开展事后抽查时,发现宁波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高管毛士渊未据实办理2019年度、2020年度、2021年度和2022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遂依法对其进行立案检查。经查,纳税人毛士渊在办理2019年度、2020年度、2021年度和2022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时,通过虚假填报子女教育、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的方式,少缴个人所得税。经税务部门多次提醒督促,毛士渊拒不如实办理更正申报。税务部门对其立案检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宁波市税务局第二稽查局对毛士渊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16.64万元。日前,税务部门已依法送达《税务处理决定书》和《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毛士渊已按规定缴清税款、滞纳金和罚款。宁波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提醒广大纳税人,请检查以前年度是否存在应当办理汇算清缴而未办理、申报缴税不规范、取得应税收入未申报等情形并抓紧补正。税务机关发现存在涉税问题的,会对纳税人进行提示提醒、督促整改和约谈警示,并通过电子、书面等方式向其发送税务文书,提醒督促纳税人整改,对于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彻底的纳税人,税务机关将依法进行立案检查,并纳入税收监管重点人员名单,对其以后3个纳税年度申报情况加强审核。

  我国蛋鸡行业市场容量较为广阔,父母代蛋种鸡需求量常年维持在1400万套至1600万套左右,商品代雏鸡蛋鸡常年需求量在11亿羽至13亿羽之间,商品代育成鸡年需求量约3亿羽左右,鸡蛋生产量约为2300万吨。2021年,全国在产蛋鸡存栏共计10.50亿只,平均单产17.65kg,同比下降0.34%。

  “1500元左右就可以买到一台性能不错的55英寸液晶电视。如果是挂在墙上那种小的,几百元就可以买一台。”正在装修新居的北京市民李晓文说。

  抢险救灾他们挺身而出、打击犯罪他们冲锋在前、执法执勤他们无怨无悔……无论处境如何危险、任务何等艰巨,人民警察身上的警服都会化作一身铠甲,守护在最危急关头,出现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

  零下的寒冷天气中,在结冰的湖面滑行穿梭,可谓传统娱乐项目,既能找回童年的乐趣,也是一份属于冬天的独特记忆。特别是,后冬奥时代冰雪运动火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上冰”。人们对冰雪运动的热情,也是北京冬奥会留下的一笔宝贵遗产。

  指导意见要求,构建数字化服务新模式,推进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编制服务事项基本目录和实施清单,实现同一服务事项在全国范围内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strong><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我们以往经常说“崇洋”,但现在很多中国年轻人喜欢“国潮”“华流”,从东西文化吸引力的变化,能看出哪些历史逻辑?</strong>

黄秀雄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