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如何保护与传承好畲族文化?

来源: 企业网
2024-06-12 09:43:45

  中新网福建宁德12月8日电 (记者 吕巧琴 叶茂)新时代,如何保护与传承好畲族文化?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副院长张先清8日在福建省宁德市表示,要将畲族文化传承工作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紧密联系起来,提取畲族文化中的优秀元素,赋予时代性的新意义。

  当天,“闽东之光 金凤朝阳”宁德市畲族歌舞团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宁德市举行,“如何保护与传承好畲族文化”成为与会专家学者的聚焦点。

  张先清认为,创新性转化是重点。他说,可以聚焦畲族优秀文化元素与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加以活化推广;深入研究畲族文化与闽台一体的关系,提炼两岸共享的文化符号,将其转化成为促进两岸各民族团结共好的文化力量;深入挖掘畲族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与现实联系,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艺术创作和创新,也成为多位专家的“答案”。福建省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章绍同建议,建立畲族民歌的资料库、畲族民歌口传的传习所,并以理论研究成果指导和推动畲族音乐的当代创作,突出畲族音乐的特色,结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努力创作出能在全国广为流传的畲族音乐作品。

  “用当代题材舞台精品,讲好中国故事。”中国音乐学院表演教研室主任陈蔚表示,创作出“既叫好又叫座”的好作品,舞台工作者要从生活中来,以当代审美去打造,舞台呈现要 符合当代审美以及当代观众对审美的需求。

  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赵铁春说,中国民族民间舞作品创作不能脱离风格性、作品性以及风格性和作品性的关系,借用式、结构式创作是中国民族民间舞创作、创新的突破口。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传统的畲族艺术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中国煤矿文工团副团长何利山认为,要通过创新和创造,将传统的艺术元素与现代的艺术形式相结合,打造出具有时代感和地域特色的优秀作品,让这些作品走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畲族文化。(完)

  “浙江考古与中华文明”丛书为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项目,由浙江省文物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大学的20位专家倾力打造,系统梳理80多年来浙江考古成果,深入发掘浙江文化根脉和传承体系,力图为中华文明探源贡献浙江材料支撑,进而长时段、多角度呈现浙江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卓越贡献。

  1月11日,首部全面阐释中华文明发展与浙江文化历史贡献的考古研究成果——“浙江考古与中华文明”第一辑新书首发式暨第二辑规划研讨会在杭州举行。

  <strong>打造温馨春运,让“流动的中国”更温暖。</strong>年年春运,岁岁暖心,这是一段温暖的归途,也是对交通运输部门最大的考验。今年春运,为应对春运人流高峰与疫情高峰叠加情况,相关方面坚持服务至上,全力打造温馨春运。各道路运输企业、公路客运站持续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温暖游子回家路。航空服务方面,民航系统将采取“做好机上和地面各环节服务工作,加强对有特殊需求旅客的关爱服务”“及时处理旅客诉求”等诸多举措;站车服务方面,国铁集团则推出“学生优惠票不再规定乘车时间限制”“旅客在办理补票、变更等业务时不再收取手续费”等便民利民措施……

  疫情暴发后的第一个春天,云南普洱37名工人乘坐大巴车回福建复工。这趟由政府对接的包车之旅往返5000公里,“从家门口到企业”,既降低感染风险,又助力企业早日复产。

  <strong>(新春见闻)塞尔维亚“洋教练”在中国文字中寻找“年”味道</strong>

  以北京为代表的中国城市正在恢复生机。在大都市,戴着口罩的上班族挤满了地铁列车;曾搁浅的旅行计划重新提上日程;春运幕启,这个国家正迎来一场“世界最大规模人口迁徙”,“流动的中国”又回来了。

童家玮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