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苏文化大数据库正式上线 助全球苏迷“拾贝苏海”

来源: 封面新闻
2024-06-10 19:47:14

  中新网眉山6月8日电 (记者 贺劭清)为方便全球苏迷“拾贝苏海”,四川眉山三苏祠博物馆联络29家研究机构、历时6年, 围绕中国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简称“三苏”)打造的三苏文化大数据库8日在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四川主会场举行上线

  三苏文化大数据库全面收录并整合了三苏文化相关数据12.5万条,其中包括三苏文学作品1.1万余篇,数字图书1.4万余册。

  据了解,四川眉山三苏祠是苏洵、苏轼、苏辙的故居。祠内供奉陈列三苏塑像及苏家遗迹,收藏上万件有关三苏的文献资料和文物,是中国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三苏纪念祠堂。

  三苏文化大数据库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汇聚了东坡行旅、三苏图谱、三苏作品、学术论文、数字图书、可移动文物、陈列展览、遗址遗迹等12个核心板块,可以为全球苏迷提供检索、查阅、赏析、探索、研究等数据服务。

  眉山三苏祠博物馆馆长陈仲文介绍,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前沿技术,三苏文化大数据库成功打破了三苏文化在地理及空间层面上的数据壁垒,构建了一个无界的信息共享平台。该数据库还围绕苏轼的生活轨迹、亲缘关系、同僚交往以及研究领域,精心绘制了三苏图谱,并通过关联笔记等形式,多维度实现信息的深度互融互通。

  虽然三苏文化大数据库正式上线,但该数据库的建设并未止步。目前,四川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已向中国多处三苏遗址、遗迹地发出共建共享数据库的邀请。(完)

<strong>  参数规模从几百万狂飙至几千亿</strong>

  另一方面,作业范围更大也意味着航天员在舱体表面的攀爬距离更长,体力消耗更大。此次负责舱外爬行的是航天员张陆。19时许,张陆开始出舱,并按照地面科研人员提前规划好的路径,转移至梦天实验舱扩展泵组作业点。

  ◎唐山

  高山富硒马铃薯是万源的特色农业产业之一,每年种植面积达25万亩,年产鲜薯40万吨,产值5亿元以上。今年,万源市立足粮食安全战略,将马铃薯与小麦、油菜、玉米等作物间作套种,分片打造了“马铃薯+”万亩粮油产业园区。“接下来,我局将继续积极做好春耕备耕工作,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春耕生产,为全年的粮食生产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万源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胡凯昌表示。(完)

  徐学渊表示,过去几年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而中国一直都在通过明确的信号、连贯的政策和持续的行动,努力为世界提供稳定性。持续开放的中国充满新发展、新希望,将为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各国企业提供“中国大市场”机遇、“制度型开放”机遇和“深化国际合作”机遇。

  早上7点半,雪后的大山里寒风刺骨,中铁郑州局月山工务段检查监控车间的4名年轻女探伤工,来到太焦铁路K374+300处,她们要用90分钟给山里3000米长的钢轨做“B超”。

杜汉湖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