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碳账户”入选《2023金钥匙可持续发展中国优秀行动集》

来源: 驱动之家
2024-06-07 01:57:30

  6月5日,迎来第53个世界环境日,生态环境部以“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六五环境日”主题,旨在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同日,可持续发展领导力论坛暨2024“金钥匙——面向SDG的中国行动”启动会在北京举办,该活动由《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联合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清华大学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共同举办。中信银行信用卡“中信碳账户”案例凭借绿色创新、开放共享的先锋实践,成功入选本届活动中发布的《2023金钥匙可持续发展中国优秀行动集》,以及2023“金钥匙——面向SDG的中国行动”榜单。

  “金钥匙——面向SDG的中国行动”由《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于2020年发起,举办四届以来,得到中国企业的广泛支持和参与,其中449项行动成为中国企业贡献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SDG)的金钥匙行动标杆,充分展示出中国企业助力SDG实现的创新性方案,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企业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的领跑者形象,为推动中国和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了有益探索与贡献。

  构建低碳生态联盟 助推绿色消费转型

  今年4月22日,“中信碳账户”正式上线两周年,“中信碳账户”是中信银行信用卡率先推进绿色金融创新实践,基于中信银行绿色金融体系打造的碳普惠平台。作为国内首个由银行主导推出的个人碳减排账户,“中信碳账户”以科学计量方法累计个人碳减排量为核心,为广大用户提供碳账户开通、核算、累计、查询、兑换等功能服务,真正成为用户的一个“绿色账户”。“中信碳账户”经过两年多的持续迭代,目前已支持全民开户,累计实现13个金融场景和低碳消费场景的碳减排量核算,积极引导社会公众的绿色消费转型,截至目前,用户规模突破1000万,累计碳减排量超过5万吨。

  与此同时,中信银行以“中信碳账户”为载体,搭建的“绿·信·汇”低碳生态平台入驻成员已达 20余家,覆盖了绿色金融、绿色能源、绿色出行、绿色回收、绿色阅读、绿色零售等消费生活场景,让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融入广大消费者日常生活。其中,2023年,中信银行与中国银联创新合作,打通了“中信碳账户”与中国银联“低碳计划”服务,首次实现金融业碳账户的互通、互认,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加多元的绿色低碳消费体验。近期,该行携手生态合作伙伴,围绕城市碳普惠机制建设进一步推出创新举措,联合鞍钢集团资本控股有限公司推出钢铁行业首个员工碳账户服务平台,该平台发挥“中信碳账户”的金融科技与数字平台优势,用科技化、智能化、可视化、专业化的方式,鼓励鞍钢资本员工积极践行低碳减排,从而推动绿色低碳广泛融入民众生活。

  发行低碳主题卡 推 动新能源绿色消费

  目前,大众生活方式逐渐向绿色消费转型,低耗能、绿色环保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中信银行信用卡构建了“中信碳账户+低碳主题卡”的产品经营体系,发挥产业链和生态圈的协同效应,精准满足广大新能源车主的高频用车和金融服务需求,以绿色金融,助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此前,中信银行信用卡紧密围绕新能源车主客户绿色低碳出行的诉求,依托“金融+汽车”生态,推出两款车主信用卡产品,广受车主好评和喜爱。其中,业内首张新能源车主卡“中信银行i车卡”,为车主提供300元充电立减券包,以及加油立减、0元洗车等特色服务,一站式满足车主客户的用车和金融服务需求。此外,今年1月上线的“中信银行i车Pro卡”聚焦车主全生态服务,为车主量身定制丰厚的用车、养车权益,其中,车主新用户每月可随心兑换充电5折、停车5折、加油8折、代驾或洗车立减20元等多种权益。

  未来,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将持续聚焦“五篇大文章”之一的绿色金融,基于“中信碳账户”和“绿·信·汇”低碳生态平台,持续创新开展内外联动,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产品创新,优化服务布局,推动城市碳普惠创新,释放大众可持续消费的潜力,以绿色金融诠释“让财富有温度”的品牌主张,推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一位不愿具名的公卫专家对《中国新闻周刊》指出,在核酸点的设置上,表面看是一个资源优化问题,更本质的是如何开展常态化核酸,其目标是在尽可能缩小核酸检测范围、降低频次的基础上又保证对疫情的有效、精准监测。比如在非疫地区,如果未来核酸采样只面向高风险人群、重点人群,是否还有必要在每个小区内都设置采样点,如果减少,又应该以怎样的密度布局。

  也有地区对获评者规定了义务。比如宁夏,当地对已获得相应职称的农村人才,鼓励支持其履行带头应用先进技术、组织农民技能培训等多项职责;对不承担相应义务的获评农民,取消其申报高一级职称的资格。

  在徐磊看来,这些航空发动机“专科医生”的“治疗原理”和面点师的工作要义异曲同工:“要想面条好吃,必须把面揉匀,掌握火候。做材料就和做饭一样。”

  张铁林彻底走进了话剧这扇门。《断金》演了差不多一百场,他继续参演邹静之的《我爱桃花》,还没演到二三十场,疫情来了。憋在家中的张铁林开始琢磨自己写点什么,偶然翻开以前的日记,他发现原来在90年代末,林兆华就说过他的《椅子》可以改编成话剧,早就遗忘的这段往事一下激起了他的创作欲。就这两年时间,有空了便写,电影剧本《椅子》变成了话剧剧本。

  “二十条”发布以来,因为将次密接、高风险区外溢人员等多类人群从集中隔离转为居家隔离,社区的防控压力增大,对于基层流调、核酸检测和风险区管理等工作带来挑战。“以前几乎很少有人要居家隔离,现在除了密接都要居家。”前述疾控人士感慨道。

  一位地方疾控中心人士对《中国新闻周刊》解释,这种摇摆和反复背后,反映出地方核酸检测供需间的错位,很多单位或公共场所在进入时仍要求查验48小时或72小时核酸,也即需求仍在,但核酸点部分裁撤后,供给减少。

李婉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