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办“三重境”展览 展示杭州世遗的城市贡献

来源: 悦文天下
2024-06-08 22:48:18

  中新网杭州6月8日电 (王题题)6月8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切实增强浙江杭州三大世界遗产联动效应和一流历史文化名城品牌效应,让更多市民了解杭州的世遗之路,当天,“三重境——杭州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贡献”展览在杭州的大运河杭钢公园焦炉艺术中心正式开展,时间持续至7月7日。

  据悉,该展览以“境遇”“境地”“境界”三个关键词为线索,以“世遗城市面临的挑战”为引子,牵出杭州世界遗产的历史、人文、器物、风貌、生态、变迁、保护、发展等多维度议题。

  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中心主任房友强说:“西湖、运河、良渚,杭州的三大世 界遗产奠定了杭州这座城市气质的底蕴,赋予了这座城市源源不断的文化内涵。”

  此次展览以“世界遗产”开头,以“未来遗产”收尾,巧妙地用三个关键字,提炼梳理了杭州在城市发展中,保护、利用、协调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思考与创新举措,从而带给观众“世界遗产城市”全新的认知与体验。

  走进展区,以西湖为背景,且完全契合“黄金分割线”的西湖全貌图吸引了观展者的目光。

  现场,参与本次展览设计的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青年策展人徐皓钰介绍:“我们在查阅大量的资料以及实地探访后,从景观美学角度寻觅发现,苏堤恰好构建了西湖‘黄金分割线’这样一道天然和谐的分界。苏堤的长度与孤山路的长度比恰为黄金分割比,其结构与位置均符合美学规律。”

  值得注意的是,该展览还联合了中国美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南特设计联合学院,共同发起“感知中国”遗产阐释国际交流活动。聚焦“工业遗产:老记忆如何转型成为新动能?”这一课题,邀请中外学生从老记忆、历史档案入手,深入了解运河和产业的历史,进行创新设计。其成果也成为本次展览的内容之一。

  杭州的世界遗产是历史留给这座城市的宝贵财富,其价值与内涵的发现,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同时,遗产也成为一种力量,激励着城市发展,并持续赋能着杭州这座城市。杭州市园林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策划举办“三重境——杭州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贡献”展览,是希望用更新的理念与方式,展现杭州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传承工作,展现研究场景、工作方式,进而让观众充分理解遗产保护工作,理解遗产价值。(完)

  从增速上看,上海、杭州、深圳、成都、南京等12座城市上半年的GDP增速超过全国平均增长水平(5.5%),其中,上海以9.7%的增速领跑,北京(5.5%)与全国平均增速持平。

  去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上海GDP被北京超越位居第二。今年上半年,北京GDP为20621.3亿元,同比增长5.5%。万亿城市序列中,北京经济总量位居第二,但首次在上半年站上2万亿元台阶。

  7月29日以来,河北中南部和东部、北京大部、天津、山西中东部、河南中北部、山东中西部及半岛北部等地出现了大到暴雨,北京南部、河北中南部和东北部、河南北部、山西东部、山东西部等地部分地区大暴雨,河北中南部沿山地区、北京西南部、河南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特大暴雨(过程累计降雨量250~753.5毫米),大部地区最大小时雨强20~50毫米,局地超过80毫米。

  在8月4日深夜,中图网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名为《受水灾影响的同行们》的推文,文中称会将文创加油包销售额的10%用于帮助同行恢复生产。

  极端气候不再罕见,“三十年一遇”“五十年一遇”甚至“百年一遇”的情况增加。面对这种情况,是将城市修得固若金汤,还是选择游刃有余?考虑到成本问题,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季风系统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魏科的见解是后者。

  8月4日,黄平趁着暴雨停息回了一趟涿州的库房查看情况。库房的水位已经有了下降的趋势,从之前的4米降到大概2米,但仍然难以展开大规模的图书救援行动。被洪水泡过的书籍无法再用,处在高处的书籍也面临着受潮变形的风险。

傅紫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