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味有乡情 地道广府菜“俘获”巴西朋友的胃

来源: 浙江日报
2024-06-05 02:35:55

  中新社圣保罗12月30日电 题:乡味有乡情  地道广府菜“俘获”巴西朋友的胃

  中新社记者 林春茵

  当地时间29日凌晨5时,何兰英已开始在店铺中忙碌,将数只腌制好的鸭子陆续放进烤炉。等到附近25街商区的华商们开始订餐时,广式烧鸭刚好出炉。

  6年前,来自广东江门台山市海宴镇的何兰英和丈夫李劲森来到巴西创业,在巴西圣保罗自由区(Liberdade)开了这家粤菜馆“幸福小馆”。

  青红椒鸭杂,豉油皇炒面次第出锅;猪脚腐竹用筷子能戳进肉时,榨菜蒸 肉饼也刚到火候。“全是地道的广府菜。”李劲森笑说,“很多人来巴西二三十年,还是中国胃。”

  在亚洲风格浓厚的圣保罗自由区,还有好几家粤菜酒楼。巴西广东同乡总会会长苏新效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台山人大举迁居巴西;目前旅巴近30万华侨华人中,仅海晏籍的就占了7%。“粤菜馆寄托乡情,保存老广东习俗。”

  到“聚福海鲜楼”用餐时常需排队候桌,食客中不乏外国人的面孔。“很多巴西人慕名来‘打卡’。”店家黄少霞介绍,她丈夫朱伟克与其兄弟创办了这家“聚福海鲜楼”。

  朱氏兄弟来自台山市海晏镇,来巴西前就已是厨师。黄少霞说,过去广东乡亲抵达巴西,都先去“角仔”小吃店打工。“角仔”这种油炸食品是台山人根据巴西人口味发明出来的,当地人很喜欢吃。

  在巴西开“角仔”店生意火爆。在华人社区流行着一句广东俚语:“朝头货,晚头钱”。意思是开“角仔”店易经营管理、赚钱还快。这也成就部分台山人在巴西创业的第一桶金。“广东乡亲为赚第一桶金,大多从凌晨3时操劳到当天晚上很晚。‘食得咸鱼抵得渴’。我们广东人出来都是先辛苦做好几年,有积蓄了才开更大的店。”黄少霞说,经营不易,我丈夫和他的几个兄弟非常用心研究巴西食材,“为我所用”。

  正在“聚福海鲜楼”用餐的巴西小伙弗朗西斯卡说,他父亲在中国做外贸,他也将赴华打拼。临行前,他邀请女友来吃“什锦炒面”。

  “我们通过美食了解中国。”弗朗西斯卡说,“面条、海鲜,食材一样,但口感不同。”

  在新皇上皇酒楼灶台边,东家伍志峰叮嘱来学艺的巴西厨师埃内斯托,如何掌握“蒸、煎、炸、烩、焗”的技巧,尤其需精专“炒”技。“因为炒粉炒面、炒鸡块、炒米饭,都是巴西人最喜欢的中餐。”

  伍志峰是台山人。上世纪90年代,年仅14岁的他来到巴西时,新皇上皇酒楼有道“清蒸鱼”风靡华人圈。如今,伍志峰接手酒楼,改良的菜品“连25街商区的巴西人都闻讯来尝”。

  广东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苏少峰日前到访巴西,在与这几位店家倾谈后,有感而发:“乡味有乡情,越遥远的地方,粤籍侨胞们对家乡的感情越热烈越真诚。”

  中国驻圣保罗总领馆领侨处主任荣强受访时说,巴西的广东侨胞移民史,特别能体现中华民族勤奋智慧、坚韧包容的优秀品质。“这些中餐馆,让侨胞们有回家的感觉,让侨胞们能在海外落下脚,扎下根。”(完)

  这让医院多少有些措手不及。面对大量的老年病人,包括老年重症病人涌入医院,医院起初表现得有些慌张,没有床位,好多重病人收不进来,感染后刚刚返岗的医护身体还吃不消。医院一直想方设法抽调人手,混编队伍,协调科室,增加床位。

  四是开展公众出行宣传引导,利用电视、广播、网络和春运保障窗口加强宣传,发布出行信息,引导旅客错峰出行,提醒旅客全程佩戴口罩,做好清洁工作。另外,建议大家加强监测,避免带症状乘坐交通工具,做好旅途中的个人防护。

  据中国网,1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春节期间疫情防控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会上,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常昭瑞介绍,近期,泰国检出“德尔特克戎”毒株,该毒株是奥密克戎变异株BA.4、BA.5和德尔塔变异株AY.45的重组体,国际分类命名为XAY.2。该毒株于2022年8月31日首次在南非发现,目前在全球9个国家和地区监测到。2022年12月以来,以丹麦为主的极少数国家呈升高趋势,目前还没有关于该病毒传播力、致病力和免疫逃逸能力等方面的足够数据。

  界面新闻注意到,2022年8月,国家卫健委网站曾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工作的通知》指出,近期,广东、云南、浙江等地报告集中回国人员发生输入性疟疾聚集性疫情,疟疾集中发病和再传播的风险加大。各地要强化疟疾监测工作,加强各入境口岸和隔离点入境人员的疟疾监测,重点关注入境人员的原始来源国信息,对近期出现过发热症状者必须开展疟疾检测,及时发现、尽早处置,在具有再传播风险的地区要及时开展媒介监测和疫点处置,及时阻断传播风险。

  工信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18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新车的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25.6%。

  对此,也有临床专家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站在医院的角度,碰到这样的情况医生也很无奈,医生不仅要给患者治病,更需要推动整个医疗系统的规范化进程。“一切的政策流程推进,最终的目的无疑是关注的两点:第一位,保证药品质量;第二位,真正实现惠及于民。基于此,我们也希望相关流程能够尽快走完,让患者不再担心无药可用。”

李正乔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